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媒介时代的青少年偶像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功能上讲,它有利于增强学校偶像教育的针对性,破除青少年对偶像非理性的迷狂.在教育策略上,媒介素养教育认识、分析、反思和行动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偶像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普遍存在 如今,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普遍地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青少年自我把握能力和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被明星表面的风光所吸引,这时候家长和学校,甚至社会,有必要对青少年的追星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等四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自我发展需要、父母教养方式、归属需要及逆反心理)分析了一个高中女孩子崇拜歌星而非崇拜文学大师的原因,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聂黎萍 《江苏教育》2023,(12):48-50
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泛偶像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常常会陷入偶像崇拜的误区。班主任要理性看待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发挥偶像崇拜在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认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内在的人格品质与精神魅力,突出教育引导和榜样优化。班主任应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偶像榜样化”和“榜样偶像化”,增强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青少年因崇拜偶像而造成的悲剧事件,更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深思。青少年疯狂追星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和心理机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该提倡还是反对,以及如何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引导青少年进行偶像崇拜,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普及促使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向一种"全新的文化共生状态"迈进,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犹如一道通关密语,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  相似文献   

8.
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对我们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广州市的高中、职高、职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其主要特点、偶像教育环境及其环境期望作了归纳与相关性分析,藉此对青少年教育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对我们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广州市的高中、职高、职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其主要特点、偶像教育环境及其环境期望作了归纳与相关性分析,藉此对青少年教育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益广  水易 《教学与管理》2000,(10):12-13
偶像是指用土、木、金、石之类材料制成的神像、佛像等 ,现代的人们将其引伸为崇拜的对象。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特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 ,把认识对象看得完美无缺 ,而导致盲目信赖、盲目崇尚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倘从心理机制上审视偶像崇拜行为 ,它又时常表现为情感失控、情绪狂热和缺乏正常的独立自主精神 ,片面强调个体的作用并且加以神化。一、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述略《新民晚报》(沪 ) 1999.4 .2 6刊文透露 ,小草工作室的人们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一次微…  相似文献   

11.
偶像崇拜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心理现象。如何看待大学生偶像崇拜,这是人们尤其是教育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对象、偶像形成的原因及功能来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成因有自我认同的需要、心理归属的需要、从众行为的需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冲动性和多样性,崇拜偶像的类型和方式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晓东  严飞 《中国德育》2006,1(12):11-16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偶像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愈发明显,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大众传媒素养教育愈发显得迫切,但是,面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挑战,我国传媒素养教育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学校开展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策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媒教育实施途径和以社会组织为背景的传媒教育平台,并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加强我国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a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focused on pornography among a sample of U.S-based, urban-residing youth. Participants were 24 youth between the ages of 15–24 years old, although 65% were 17–18 years old. The sample was 43% female, 43% male, 9% transgender, 52% Black, 22% Hispanic, 13% other race, 64% heterosexual, 14% gay, lesbian or bisexual, and 18% other sexual orientatio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pre-test prior to the first class session and a post-test after the fifth and final session. Pornography-related knowledge increased from pre- to post-test. A change in the anticipated direction was observed for some pornography-related attitudes, and some pornography-related behavioral intentions. Pornography-related behavior (e.g., seeking out pornography for the first time) did not change from pre- to post-test. The novelty of these findings are two-fold. First,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mplement a pornography literacy curriculum in a nonschool setting, and second, that this particular curriculum may have had some positive impact.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包括基本媒介素养和学科媒介素养,它具有双重属性.文章在分析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建议.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开展相关课程;幼儿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营造媒介素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通过网络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发挥幼儿教师自主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而通过构建媒介素养教育网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香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网站的分析,结合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提出其启示作用,以期为建设本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除了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和丰富的资源外,也存在一定弊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普遍缺乏信息的甄别与选择意识、自律与规范意识,部分大学生还远离传统媒体,沉溺于网络世界。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除了理念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媒介和学校相互协作,共建政府主导、媒介引导、学校教导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