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大金土李氏宗族义学的历史变迁“义学”又称义塾,原是宗族范围之内为贫苦子弟而设立的教育机构,在封建社会,一般是私人捐资设立,或利用祠堂、庙宇等公产创办,主要招收本族子弟,经费基本来源于宗族公有田产的地租。“义学”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时间开始于北宋时期,在此后的元明  相似文献   

2.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微州教育非常发达,这是微州强大的宗族势力重视教育的结果。宗族主要靠兴办族塾、书院和文会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培养子弟。此外,宗族还重视延聘名师,资助族内贫寒子弟。这些措施是明清时期徽州一府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认识李红婷博士已经十年了。她带着女性的细致和信徒的虔诚,在完成博士论文《大金土教育人类学考察》基础上又撰成新作《村落视野下的教育遭遇》,嘱我写序。李红婷博士以某省某县大金土村为个案研究中国乡村教育的变迁与乡村人民生活的关系已经很久了。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小学--某省某县碧塘乡(大金土村)中心小学的百年历程》是我指导的。当年,我觉  相似文献   

6.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徽州宗族对教育在“亢宗”、“大族”,以及培养子弟良好的“德行”、“资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积极创办各类宗族性教育机构、重视家庭早期教育和宗族蒙学教育的规范化、对宗族子弟的学业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予以奖惩、慎择教师等是其兴学重教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宗族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宗族商人的资助,而宗族的教育追求及其规范则是徽商资本与教育结合的心理媒介。  相似文献   

8.
清代宗族为巩固自身,积极发展族学。族学又称族塾,是某一宗族在宗祠内设的,以族田为教育经费来源,为本族子弟开设的教育机构。诞生于封建教育中,族学未脱离科举取士的藩篱,甚者通过培养人才跻身仕途来增加家族筹码,仍是传统教育的补充。但它在办学主体、塾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都有其特殊性,既提高了族人的素质,影响家族发展,又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封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为我们当下的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经验。  相似文献   

9.
闽北宗族办学源远流长,家族先辈纷纷效仿古人竞相办学,延名师、设学田及采取种种诱掖奖劝的措施,以期通过读书、应试、入仕的求学模式,改变家族的命运,提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使家族长盛不衰。宗族塾学不仅在家族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推动了传统村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书屋和文会是明清徽州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们不仅具有普及教育的功能,与官学、书院、义学、塾学等相辅相成,而且还具有增强士子科举竞争力的功效,特别是文会,为士子应考前研讨、切磋制艺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清代满族统治者在皇室通过师徒传承、长辈训导及言传身教、家族内部传授等文化教育的传承方式对皇子及八旗子弟进行文史知识、绘画艺术、文字等方面的教育,传承文化,对家族子弟的幼年启蒙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传承和培育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摇篮。满族人的民族性格首先塑造并体现于家庭之中,皇族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倪嗣冲是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阜阳地方志中描绘的倪嗣冲形象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地方。民国时期阜阳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为:一是镇压革命的清廷走卒;二是革命党人的屠杀和迫害者;三是阜阳人民痛恨的独裁者。20世纪90年代的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除以上三点外,还有以下四点:一是军阀;二是投机政客;三是投资富商;四是大地主。  相似文献   

15.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浑朴;程先贞论诗,主张"孤"、"清"与"厚"的融合,其诗学陶兼杜,深稳清妙。明末清初之际,程先贞与顾炎武、钱谦益等大儒私交甚契,声息相通,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大批福建闽南人迁居台湾,他们在开发台湾以至定居的过程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依靠宗族、乡亲的关系,团结互助,一致对外,表现出强烈的宗亲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宗亲文化,对开发台湾的聚落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也有排斥外族、外地人的消极因素。总体看来,闽台宗亲文化在清代台湾开发前期积极作用明显,而在后期由于宗族势力的强化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通过移民传承的闽台宗亲文化,是闽台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闽台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性教育”思想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反思和质疑传统性道德过程中提出的。至20世纪20年代。性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界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当时先进分子围绕性教育的迫切性、目的、内容及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性教育思想。近代中国性教育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对当前中国性教育实践的开展也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在"自强"与"求富"中迅速进行着现代商品经济启蒙。教科书通过强调商业意义、普及金融常识、介绍企业制度、引导商品营销、刷新财富观念,大胆言商、大肆言富,直接挑战了中国社会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同时教科书作为社会中想象力和愿望的浓缩,现代商品经济启蒙呈现出全球图景、突出实用以及传统在场等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20.
蔡廷干是根据容闳留美教育计划派遣去美国的第二批幼童中的一员,回国后起初服务于海军,但因个人出色的英文能力、与外人的良好关系及袁世凯等当局者的信任和提携,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和外交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前后,蔡廷干担任袁世凯的重要助手,为促使清帝退位、助袁出任临时大总统和定都北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袁的对外宣传和争取外国人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蔡廷干还参与了遣送敌侨、修改海关进口税则、处理五卅惨案善后等许多涉外工作。他的所作所为,顺应了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潮流。在外交活动中,他有意识地维护中国利益,尽力挽回利权和宣传中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蔡廷干是留美幼童中少数能够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一展才能的人物之一。具有留美经历的蔡廷干,受到过西方思想和社会风气的熏陶,对外部世界有较深的了解,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高远的人生抱负,政治上有敏锐观察力,在诡谲的政局变异中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在复杂的环境中一再有机缘贡献自己的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