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之后,义务教育的重心应该切实落实到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素质教育上来.仅就教育思想观念而言,要始终坚守五条基本的教育信念:义务教育应该是均衡教育而非“特长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和谐教育而非“惟智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平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公平教育而非“竞争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公民基本素养教育而非“抢跑教育“.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已由保障入学机会转向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有力措施。推进义务教育迈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是运用财政资金举办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层次的一种普及性、强制性的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客观上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加强教育的财政投入。本文在分析研究广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教育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广州市加强财政教育投入、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建立后,共和国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做崇高而神圣的责任。从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思想的升华、教育工作重点的转变。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和教育战略布局中,必须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县(市、区)域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着力统筹地区、城乡、学校、群体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教育均衡发展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是国家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免费实施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它具有教育公平的特点。然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方面凸显教育公平的欠缺,这主要归因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缺陷等。对此,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基于教育运行体系角度,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义务教育服务能力、义务教育精细化管理三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而数字鸿沟、教育焦虑、数据安全则是信息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据此信息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三条路径: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制定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人机协同教育模式;三是挖掘数据潜能,构建义务教育有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是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是义务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对促进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但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并不能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要对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只有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才能释放出更多的教育价值,义务教育才能在高层次上彰显公平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江苏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意味着江苏义务教育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义务教育由长期以来的"塑造教育、竞争教育、诊治教育"开始转向"优势教育"。要切实把握优势教育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开展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改革试验,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从而将江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实施义务教育不可冒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的实施不可冒进。无论从教育投入,还是与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年限的比较及从实施义务教育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地方教育立法权限看,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做法是不适宜的。教育发达地区可以率先普及12年教育,但不宜采用义务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经济活动,是围绕义务教育活动而展开的经济活动。义务教育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义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义务教育经济活动又是经济活动,它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一、义务教育经济活动应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如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受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同人  相似文献   

11.
任春荣 《教育研究》2022,43(1):115-126
学生福利是从个体需求而非供给角度出发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融合。在我国教育和福利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之际,研究学生福利有助于推动社会从学生的利益和视角出发整体性地考虑如何提供教育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学生福利安全网建构中存在福利对象或需求内容遗漏问题。漏网现象主要表现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止步于多数人需求的满足,优先级安排不当导致强者愈强,内容供给方面学生资助一枝独秀。福利对象识别和需求内容定义作为福利设计和服务的起点是福利漏网现象产生源头,受福利供给者对定义层级的考虑、福利对象的内在障碍以及学校功能发挥的影响。为完善新时代学生福利安全网,在对象瞄准方面要基于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实施分级分类策略,服务内容综合化,服务方式兼顾强制、便利和可及,建设多层级专业队伍完善学校功能,以系统性思维建构福利安全网生态。  相似文献   

12.
The history of Scandinavian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is a well-established field of research.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rinciples and consequences of poor laws and criminal legislation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social groups, the emergence of child-rescue institutions and their activities. The socio-politic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legislation has, however, received little investigativ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welfare, the parental prerogative and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e with regard to vulnerable children in Norway 1814–1900.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parental prerogative and child welfare arose within the school sector from the debate concerning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e specifically for neglected, poor and abnormal children. The issue prompted arguments for family intervention and the forceful relocation of children to new families/institutions that could cater better for their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ities sought to protect the parental prerogativ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e represents a link between the fields of socio-politics and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which in turn raises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family as society’s primary institution for the provision of children’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FINLAND is a small North‐European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5 million. It has historical ties with Sweden and Russia. Consequently, there are two official languages in the country: Finnish and Swedish.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a 9‐year comprehensive school. Education is compulsory for all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7 and 16. Health and welfare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re mainly provided within the regular services but special services are ensured by special laws.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are provided at every leve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modifications range from remedial education to individual instruction at home. In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about 16% of all pupils receive special education in some form. The majority of special pupils receive part‐time special education b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gration has increased strong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是关乎社会公平问题。本文运用吉尔伯特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对当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强调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的受义务教育权,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政策支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普及高中教育的实质是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11年,实行"6 5"或"7 4"学制,取消独立设置的高中,切断普通高中(这一学校教育形式甚至不复存在)与普通高校招生制度的自然衔接,确保普通高中回归公民普通教育的文化本位。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应试行知识性、生活性与职业性教育并举。完成11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公民可以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但首先必须服义务兵役、从事志愿者行动或以服务老龄化社会为主导的其他社会服务。参加高考的年龄不低于20周岁,且具有社会服务、义务兵役等方面的资格或合格鉴定。要培育高考培训市场,对天资聪颖的青少年开辟不间断培养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这是因为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由法律所保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是基本的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供给方式和资金来源。虽然从严格的经济学定义出发,义务教育并不完全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但现代社会的义务教育逐步演变为国家所必须提供的一项公益事业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福利,这也是为什么义务教育应当免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在推动少数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加快精英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重点学校制的英才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所引发的择校行为等。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公平性。为此,必须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出发,确立“成人”培养目标;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出发,实现教育政策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芬兰政府意识到技能发展体系应适应日益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及时升级低技能劳动力的继续教育水平,这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芬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成年人现有技能水平不均衡等历史背景,促使该国对低技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形式丰富的继续教育机会,但低技能劳动力的学习参与度较低.芬兰同时面临着教育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服务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低技能劳动力具有特殊学情等挑战.芬兰通过改革福利制度,激励低技能劳动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和提升技能水平;加强继续教育的综合服务和发展数字化教育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支持;鼓励雇主参与制订培训方案,降低义务教育辍学率等方面,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提高整体素质,这为我国教育适应低技能劳动力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由国家统一实施并必须予以保障的。义务教育的公平实现,不仅依赖于义务教育的配套措施的健全,更有赖于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而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又依赖于对义务教育本身的理解。从法理学角度来厘清义务教育中的权利、义务,并从法的基本价值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进而具体探讨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的法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师培训的公益性是公益性教育事业理念的延伸与发展,即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形成全免费的教师义务培训制度,使教师培训确实成为一种"公共福利",惠及全体教师。尽管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师培训的公益性与私益性的争论以及参与教师培训各方的利益博弈,但基于公益性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的现实,公益性教师培训必然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