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曦 《铜仁学院学报》2002,4(3):37-37,61
文言词语的注解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据此,笔者对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明清散 文《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祭妹文》的各一注解提出不同算法。  相似文献   

2.
部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是一套优秀的实验课本,但有些词语的解释尚欠斟酌。现对其中的"因循"、"是其"、"择言"、"加胜"、"且"、"相乘"、"行"、"颇"、"高危"等九条注解提出商榷,希望对有关古文的教与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三、五册的若干文言词语进行辨释,希望对有关课文的教与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陕西师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学生成语词典》,有效解决了中等语文程度的读者在成语学习上力不从心的长期性难题。在这部成语词典的编纂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汇聚智慧与心血,凭借古汉语训诂学的扎实功底.依靠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对于成语用例的广泛积累。对于广大读者查检工具书时由引文中的文言生难词句引发的疑寞。一一作了详细而必要的疏解。参与辞书编纂的老师们这种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的精神。令人钦佩和感动。  相似文献   

5.
柯胜 《物理教师》2007,28(8):1-42
近来翻阅《新华字典》词条(2004年1月第10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现其中对物理学的几个词语注解还存在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现予以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周梅花 《现代语文》2006,(11):128-128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第三册的古中有两处注解有欠妥当。 第一处是《立国论》中的“举以予人”句,注解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我认为这个注解是不太妥贴的。“举”在此应为“拿”意,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7.
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境索义是利用语境解释言语中词语准确语义的一种训诂方法,上下文语境是我们据境索义所利用的主要对象.利用上下文语境可以确定多义词在语句中的具体语义、排除歧义,可以确定语句中词语的语法意义.辞例所构成的语境是一种特殊的上下文语境,利用辞例可以准确训释某些文言词语.运用据境索义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文言词语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骤得” 《赤壁赋》中有以下句子: 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诵读韵文、识字写字等形式认识课文三组词语所介绍的事物,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感受冬天的美妙和情趣。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朱振家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的"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中的"彼",不是第三人称代词"他",而是指示代词"那样";"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中的"过",不是"拜访"义,而应解作"过分"。"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中的"相与"不是"相互"义,而是"共同"义。  相似文献   

11.
职高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发现,在提供读与教的课本中往往忽略职高生的特点和需求,尤其在最重要的注释这一环没有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延续传统的普高模式,影响了职高生文言文的学习。本文针对文言文注释浅谈几点原则,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单刀会》有“大夫心别”一语,有学者以为“心别”为“心烈”,根据原意,此句以“大丈夫心别”为佳。关汉卿为山西解州人,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户”还是“太医院尹”。此因有两种不同系统的本子所致。在北宋时期,蔡伯喈的故事已被搬入戏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王结没有父子关系。昆腔创始人魏良辅生平资料有待于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体现一部教材的质量。1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注释比旧教材精当、可信,对其中错误作了较多修订,某些条目词义歧义重作决断,疏略之处有所增补,以及详略得当。但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个别词条的释义有待推敲,个别词义当注而未注,吸收新研究成果不够,某些字词释义有前后抵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语读本》中"刽子""熬肉""多样时""一家"等的注释尚有不足。在近代汉语中,"刽子"常用来称呼执行死刑的人,下面并不脱"手"字;"熬肉"的"熬"指"干煎;"而并非"在微火上煨熟;""多样时"即"多时","样"不是误字。"一家"在文中指每人,不是"大家"。这些用法在近代文献、相关辞书以及各地方言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运用排比归纳法,把《中国古代孤本小说》作为主要语料,做词语札记五则:整整有条、热亲亲、樕醄、定情、厥物,补正《汉语大词典》等辞书词条(含义项)漏收、释义不确等方面的阙失。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古诗文注释中的“公子”非指湘君而当指湘夫人;“亦”不能训“也”而当训为“本来”;“虏”非“俘虏”而是对敌人的蔑称。  相似文献   

17.
高中古文教学在词义解释方面与训诂学有密切关系,许多训诂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古文教学。本文以"为"、"北"、"休"三字为例,介绍了一些训诂方法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19.
本在对2000年版的中学教材全部言150个常用实词出现的频率和各个不同义项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基础上,对2000年教学大纲常用词表中的实词部分提出了五点质疑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几个常见的词语的注释提出质疑,并试图给予解释。"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心"解释为"抛弃心中所想的";"况君前途尚可"的"前途尚可"解释为"来日方长";"犹不若南峦峭秀"的"峭秀"解释为"高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