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体现。面对新课程改革,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展现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2.
真文就是"我笔写我心",就是"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就是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教学中想培养学生写真文,教师就要传授写真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过程,走真实的写作之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指导,延展"真我"习作之长度;限时作文,增强"真我"习作之效率;范读评改,提升"真我"习作之档次,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4.
<正>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堪称是献给成长的佳作。如是说是源于文章所叙之事真实可感,所抒之情深沉细腻。作者在文章最后许下心愿——"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可这个愿望的许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定情况下的特定的事件,成为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作文中,究竟如何做到"写真实",尤其是在话题作文开放的命题形式下,如何在放飞笔触的同时避免作文落入"虚假"的境地,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写真实"并不等于"写真的"。事实上,关于作文"写真实"的问题,我想是被许多人误解、偏解了。不错,"真实"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意思,但并不是说作文就必须写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东西,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如果真的那样要求的话,中学生作文就真的惨了。试想,一个主要空间集中在家庭、学校、教室中,而主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指出:"写作就是在交际需要的前提下,自主、真实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就更好了。作文教学要关注作文的个性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相似文献   

7.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立意的正确、手法的独特、语言的准确等,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创新意。学生的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悟出真理。一、选"真材",锁定自身积淀真实的材料是"写真"的基本前提,但在作文写作中,学生说假话似乎已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那么,如何让学生写"真实"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真情实感,才是作文的灵魂。针对很多学生作文时的假大空现象,本文中论述了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真情实感源自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热爱与思考,作文教学应把真实的人放在第一位,把情感体验作为写作的重要起点。帮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真实之情,显"我"的自然之趣。  相似文献   

9.
张招新 《学语文》2008,(3):38-3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凋了作文要重在“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观,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挖掘个性,张扬个性的过程。“‘个性’是文章灵魂。作文训练的‘纲要’我以为应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无我、无个性,不敢说真话、抒真情、写真象,作文就极易走向邪路。”(刘锡庆)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里做文窜”,此语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并非一定要写惊天动地之事,抒忧国忧民之情。选好角度,写出身边事、眼中景、心中情,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问候,文章也会因这一句话、一段景、一种情而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1.
就文取材进行小练笔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想真实地展现在老师面前,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一、仿精彩段落,让妙笔生花儿童都有天然的模仿才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慢慢咀嚼。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自由发现,自主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  相似文献   

12.
众所 周 知 , 诗 歌 的 创 作 十 分 讲究 含 蓄、凝 练 。诗人 的抒 情 往往 不是情 感 的 直 接流 露 , 也 不 是 思 想 的 直接 灌 输 ,而 是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写 景则 借 景抒 情,咏物 则托 物 言志 。这里所 写 之 “景 ”、所 咏 之 “物 ”,即 为 客 观之 “象”;借 景 所 抒 之 “情 ”,咏 物 所 言之 “志 ”,即 为 主 观 之 “意 ”。 “象 ”与“意”的完 美结 合 ,就是 “意 象 ”。它既是 现 实 生 活的 写 照 , 又 是 诗 人 审 美创 造 的 结 晶和 情 感 意 念 的 载 体 。 诗人 的 聪 明 往往 就 在 于 他 能 创 造 一…  相似文献   

13.
学生写作,往往不是假话连篇,就是套话成堆,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如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创新了。其实写作就是将人们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用文字记录在纸上。这本不是困难之事,但却被学生戏称为"作难"。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有首写百灵鸟的诗写得好:"百喉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人鸟同理,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使学生记生活之事、抒体验之情,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创新意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送别诗跳出前代送别诗有送别之名而无送别之实的俗套,诗歌所抒送别之情全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一扫前代送别诗歌聚少离多、人生无常的悲伤基调,风格昂扬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5.
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堪称是献给成长的佳作。如是说是源于文章所叙之事真实可感,所抒之情深沉细腻。作者在文章最后许下心愿——“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可这个愿望的许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定情况下的特定的事件,成为女儿成长的契机,促成女儿的转变和成熟,而文章的真实也正体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训练 ,要求学生记真人 ,写真事 ,状真物 ,抒真情 ,在作文教学中早已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但是 ,对小学生写真实中常常出现的思想错误应该怎样对待 ,长期以来人们却研究不深。本文想就此问题略陈管见。一、小学生作文中出现思想错误现象种种1、照搬生活有一位学生写《寒假中的一件事》,记叙了爷爷出殡的经过 ,该生爷爷生前任卫生院副院长 ,业绩比较丰厚 ,通篇夹叙夹议 ,生动地表达了对爷爷的缅怀之情。文章最后写 :“火化回来 ,我凝视着爷爷的骨灰盒 ,冷冰冰的 ,壁上挂着挽联 ,白花花的 ,屋里空荡荡的。真是‘人生如梦’呀 ,爷爷…  相似文献   

17.
《送友人》是一首化情入景,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诗人以质朴平易的语言,清新明快的笔触,把地、人、情、物串联在“送别”的线索上,意境幽深,蕴藉风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反复吟咏,使人动情、动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不是抒愁苦,就是抒感伤,悲悲切切。一些诗词,不管是写父子之别,。夫妻之别,还是亲友之离,总在别时的凄楚、别后的痛苦上作文章。究其实,可用北宋词人柳永的诗句作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送友人》却紧扣题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作文,贵在真实,难在出新。很多教师都指导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生活,写自己眼见、耳闻、亲历之事,抒我真情,发我实感,并养成得诸自己、鸣出内心的自觉习惯,这非常正确。但不少同学置身于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之中,写出的文章却一板滞乏味,甚至写的虽是真人真事,却让人觉得就是空的、编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撩开生活的面纱,  相似文献   

19.
申改霞 《现代语文》2007,(12):47-48
《葬花辞》初读似是写花之殒,抒伤时感怀之情。再读则花人合一,而人犹花甚,是黛玉朦胧中意识到自我严峻生存境况的外显。联系全部小说来读,此辞又是红楼众多女子严峻生存危机的抒唱。从创作方面讲,此辞又是写曹雪芹自我,写人间众多"痴"人。今人读来,也不免戚戚感于己。  相似文献   

20.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写真实的文章好文章总是源于生活,写真实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动人。文章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点,即学会感悟生活,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使他们炼就一双善于发现、观察的慧眼,这样就有东西好写了。要把东西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