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琵琶行》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等原因,强烈的思归之情,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对于回归精神家园的期待,对于巅峰经验的缅怀和追忆是心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琵琶行》的社会学解读会得出控诉性质的主题。而从学角度看,琵琶女痛苦的深层原因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这是琵琶女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4.
部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是一套优秀的实验课本,但有些词语的解释尚欠斟酌。现对其中的"因循"、"是其"、"择言"、"加胜"、"且"、"相乘"、"行"、"颇"、"高危"等九条注解提出商榷,希望对有关古文的教与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6.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教学导航 一、课前准备 1.走近作者:(收集文本资料或上网查阅)①了解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②了解白居易生平。  相似文献   

8.
9.
在高中语文第六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古体诗《琵琶行》一课中,开头一段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客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画面之景,是诗人凄凉之情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诗歌对琵琶女的音乐演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了琵琶的音乐之美。诗人通过偶遇琵琶女来展开叙事,饱含了白居易丰富的内心情感,其情感的表达方式亦甚为独特。《琵琶行》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抒情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涌现出了许多借鉴《琵琶行》的音乐诗和同悲诗。准确理解《琵琶行》中的情感,以及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对读者整体把握《琵琶行》,并由此而推广至其他诗歌的深入领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琵琶行>作于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15.
徐强  罗燕妮 《现代语文》2008,(10):150-150
为许多省市采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注释方面颇多欠妥之处。现略举几例,并稍作辨析,希望能为教材的再版提供补充完善之助。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课标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2006.11)第四单元课文《苏武传》,是新编入教材的。笔者在研读时发现一些注释欠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运用语言文字来描绘音乐,文字所传递的声音效果把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对诗歌音乐性的描写,反射其现实主义内涵。把文学性、音乐性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