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报任安书》一课两处言及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受之刑: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处是“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膑脚”和“断足”尽管文字有别,但毫无疑问所指应是同一种刑罚。至于它是怎样的一种刑罚,课文注释交代的也不够明确,只是将“膑脚”解释为“膑刑”一带而过,“断足”更无一字注释,可是下文“孙子断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中《报任安书(节选)》一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将取教材中四处较明显的注释不当的字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备课中,我发现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对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几处注释有失慎重,现列举如下,以示商榷。  相似文献   

4.
一、"为过"怎么解?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六册,下同)注:"[为过]见责.过,责备."……  相似文献   

5.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有人称之为“雄伟奇崛”的名文,人教社把它节选入高中第六册教材。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师生对课文的注释一起作了探究,今写出疑问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弓眷,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句中的“劳军”不好理解,各家有分歧。大致有三说:一说以“慰劳军队”释之。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提到“膑脚”和“断足”,对此各家有不同的理解。邓明、沈官撰文《“膑脚”不是“断足”》(《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邓文”)认为“膑脚”并不是“断足”,指刖去下肢。孙云《“膑脚”“断足”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授《报任安书》(节选)(人教版语文高三第六册)一文时,对其中“与”的注释产生了质疑。现坦陈鄙见,望请同仁指正。文中“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一句中的第:二个“与”字课下注释为“称许、认可”。笔者认为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9.
《报任安书》是一篇书信,是司马迁饱含血泪之作。字里行间感情复杂,志气盘桓,悲痛之中有决心,耻辱之下有激愤。这对于相隔两千年的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字义和内容的理解上都有难度,阅读时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在《报任安书》的末尾,有这样几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乃一古文名篇,被《古文观止》及多家《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选入。其中"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一处的标点,向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词语搭配关系和惯用表达法入手,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推贤进士:推荐贤能的人士。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也形容诚恳的样子。动而见尤:动辄被人指责。欲益反损:想做一些有益的事,结果反而受到损害。辇毂之下:辇,辇车;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辇毂为帝、后所乘的车,代指京师,辇毂之下即天子脚下。拾遗补阙:遗,遗漏;阙,缺失。原指帮助君王纠正过失补救疏漏,今指补录著述中资料、文辞的缺漏。  相似文献   

13.
《报任安书》隐含了极其丰富的人生意蕴,它以悲壮淋漓的行文意气,表述了司马迁“扬名显身”的人生道路、“重于泰山”的生死决择、“发愤”作史的著书理论,集中体现了司马迁悲壮浓烈的人生构建,成为永世垂范的生命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所选《报任安书》(节选)的注释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如对篇名的注释,对“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句中的“与”的注释,对“刑不上大夫”的处理。本文对课本注释不当之处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晚年答复任安的一封书信。由信大致可见司马迁生死观的特色;承认生死是客观自然的现象,不反对全身避祸,自我维护,强调人格的独立和人的自身尊严;肯定有价值的从容赴死;歌颂“虽被万戮”而无悔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6.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力作,选入高中语文人教社新教材第六册。本文是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了自己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就是这样一篇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感情相当复杂的文本,无论教者还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都不同程度的感到深奥难解的地方颇多,却又无法回避,笔者择其一点“人固有一死”引发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一事,历来论者多偏重于汉武帝的褊狭和武断,却忽略了其对李陵认识上的某些失误。文章认为司马迁为李陵的辩护固然体现了其瘩诚、正直、勇敢的品质,然而他在为李陵的辩护中对李陵的认识也存在着某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感情真挚,如泣如诉,表达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情感,道出了自己苟活于世的原因--完成《史记》的著述,实现自己"究无人际,通古今之变"的人生抱负.文章情真意切,使读者无不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篇》说:“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之《谒公孙》、杨恽之《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桓,各含殊采;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其中《报任安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整篇文章,以其丰富、强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卓绝千古的浩荡雄伟的气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和浓郁的审美内涵。笔者认为就其审美内涵而言,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气氛的悲壮融合之美。所谓“悲”指的是文章充满了悲剧气氛,即“将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