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一是没有话说;二是没有感情;三是不注重观察生活。鉴于此,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并在作文后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自评。  相似文献   

3.
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一是没有话说;二是没有感情;三是不注重观察生活.鉴于此,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并在作文后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自评.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词鉴赏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法虽有万千,但一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在教学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表演的加入,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力量。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快、更深;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素娟 《文教资料》2011,(29):42-43
作者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意识:观古今于须臾——调动审美感观:云想衣裳花想容——进入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但人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体差异。在儿童阶段,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这种差异既有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也有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成功的教育就必须正视儿童的差异,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高效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教育与儿童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匹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中第三册的诗词篇目占了很大部分,如何教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觉得抓住诗歌特点来教学是最有效的。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化,是探究,是发问,是求异。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周新菊 《现代语文》2009,(10):38-39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诗人光照千古,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因为,"美是诗的本质",所以优秀的诗歌能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词,如浩瀚天幕中的明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在教学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体会诗歌的韵味,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许加平 《语文天地》2013,(18):35-36
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竞艳,然而,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仍然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作文教学领域仍是山重水复,春光不现,作文教学陷入"以文为本"的误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任建国 《小学生》2010,(1):21-22
上个世纪90年代,语文教学把“工具性”等同于“知识性”,致使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受到社会广泛批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否定了过去一味灌输的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过程、方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语文教学怎么改,改什么,依然困惑着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语文老师。想改改不了,不改又不行,“摸着石头过河”,有的致力于形式的创新,有的则是全盘否定,导致课程改革陷入了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尤为重要。语言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没有简单快捷的路可走。笔者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强化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16.
想象是诗人的高智能心理活动,中学语文诗词教材充盈着诗人的想象,启发学生想象的主途径是:展示画面,填补“空隙”,理解蕴藉,提问设计,评述点化和诵读致精。  相似文献   

17.
俞波 《生活教育》2012,(13):48-51
有一首歌唱得好:“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小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也许他正在歌唱,正在嬉闹,或者正在沉思,正在苦恼……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因为真实而成为了一种美丽。因为真实而展现了一种个性。每个小朋友就像一亩独特而肥沃丰腴的心田,而辛勤的老师又像一个探索者,一个开垦者,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要用智慧和理性去努力探索一个个斑斓的世界。世上没有两亩相同的田地。  相似文献   

18.
陈太齐 《考试周刊》2012,(73):72-7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泱泱诗国,有着丰富的遗产和悠久的传统。“周之诗、楚之辞、汉之赋、六朝之骈体”,唐诗、宋词、元曲乃至今之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明珠璀璨。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大有加以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必要。然而,在当前古典诗词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理性而轻感受的倾向,诗词的意象、诗人的形象等,根本无法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更不要说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把握了。  相似文献   

20.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勾勒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样一首质朴、清新的词.如何才能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散发迷人的芬芳?重庆市两位特级教师刘云生、傅开国先后执教过《清平乐·村居》,他们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正所谓“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