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0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罢。”诚然,作为中国现代反封建的斗士,讽刺一直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他对付一切丑恶事(人)物的辛辣、锐利的武器。所以曾有学者把鲁迅小说的总体特征总结为“讽刺的写实”。那么,鲁迅的小说是如何进行讽刺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总是幽默中带些犀利的讽刺,在谈笑风生中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一面。许多文章从他写作的背景及目的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判断出他想要讽刺的是什么,但他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鲁迅小说讽刺艺术中几个突出方面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展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成熟和完美,体现其“于平淡中见深刻”的讽刺个性特点,从而确证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江桂杏 《现代语文》2006,(11):27-28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学史上不朽的讽刺学巨。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举制度了。鲁迅曾指出,此书的“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是以“士林”作为“指镝时弊”的解剖中心。其次指出在“士林”中“故难制艺以及制艺出身亦激烈”(《中国小说发展史略》),批判八股制艺甚为激烈。  相似文献   

6.
鲁迅取法果戈里,不独体现在“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上,还体现在以讽刺为主的诸多艺术技巧上。甚至说,鲁迅对果戈里讽刺艺术的借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它是鲁迅取法果戈里的精髓所在。这种讽刺精神不仅照亮了他的小说,还散射到了他的杂文、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在纵向上继承了我们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了欧、美、俄等国讽刺文学的成功经验。如果说鲁迅“五四”时期的部分小说——《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幸福的家庭》等优秀作品,开了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那么,现代讽刺小说的相对繁荣,则是在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沙汀和张天翼,便是这一时期在讽刺小说创作上成就显著的两个重要代表。沙汀是主要致力于鞭挞假、恶、丑的作家,素以刻画人物见长。他在解放前的小说创作中,写得最多、最活、最有时代特色的,主要还是国统区农村中的中、上  相似文献   

8.
果戈理是鲁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就提到果戈理,认为他“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鲁迅在以后的文章中又赞扬果戈理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赞颂他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鲁迅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果戈理的艺术技巧。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835年问世以后,经过83年,鲁迅也发表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这两篇小说均以尖锐的锋芒引起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我们从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中,不但可以看到文学发展长河中点点水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学习鲁迅借鉴外国文学时的“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是三十年代被鲁迅誉为左翼文坛“新人”的张天翼;一是四十年代中期,刚显露文坛,“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象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和同行”的钱钟书。他们均继承了鲁迅以来的新文学讽刺传统,批判剑锋直指病态社会、病态人生,以及国民性中种种丑陋的“根性”,为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讽刺艺术上,辛辣、犀利、幽默多具毁灭性的嘲弄,是他们讽刺艺术的共同特征。然而,他们通然不同的艺术个性,又成为中国现代讽刺文学艺苑里两朵…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美学体系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以幽默见长的讽刺大师。他在小说中建立了庞大发达的讽刺艺术美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多彩多姿的讽刺艺术审美形态。从取材、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充分了解了鲁迅小说中所展示的真实的讽刺艺术生命、生动的讽刺艺术形象和浓郁的讽刺艺术情感这一讽刺艺术的完美体系和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1.
高根弟 《现代语文》2006,(12):44-45
钱理群认为,鲁迅的小说与杂是偏于“为别人”写的,而散则是偏于“为自己”写的,鲁迅要借散这样一种更具个人性的体,来相对真实与深入地展现其个人存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学个人话语的存在。作为鲁迅唯一的散专集《朝花夕拾》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不同于他的小说杂,又不同于他的散诗,为我们走进鲁迅的情感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论鲁迅的抒情散文》一文中说:“本质上富有极高的抒情诗人气质的鲁迅,时代使他成了喜剧家,他以讽刺幽默的笑声,来‘撕破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而讽刺,在鲁迅看来,正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然而鲁迅还是写了诗,正如郭沫若说:“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鲁迅诗稿·序》)他的各体诗歌共61题,  相似文献   

13.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出讽刺小说作家张天翼继承和发展了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传统,把现代讽刺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笑的锋芒对准着三十年代中国黑暗社会的种种弊端,真诚而深入地喷射着灿烂的讽刺火焰。他的讽刺对象主要是两大类人:一是“中流社会”的灰色人物,诸如社会生活中的弱者、在恋爱情场中表现为虚伪以笑的“俊男倩女”、拼命“往上爬”的人物;二是官僚地主及其流氓恶棍。作家擅长描绘生活的横断面,抓住一点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与他速写才华相一致的则是他语言运  相似文献   

17.
除了《故事新编》以外,鲁迅一生写了二十余篇小说。其中,以描写悲剧性人物命运为主的占了一半以上。可是,鲁迅小说不但具有浓重的悲剧气氛,且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这种复杂的情况有时甚至同时交织在一个主人公身上。我认为,鲁迅不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亦可称第一流的喜剧大师。鲁迅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这就精辟地揭示了喜剧美和讽刺美的本质。本文试就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的成就,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响。”这一评论是十分精当的。它指出了这部著名作品的思想艺术的主要特点,指出它在中国小说史的发展中的特殊的地位,以及它给社会一种特殊的影响。从而,鲁迅就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研究《儒林外史》的正确的方向。建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0.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