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好文章饱含着人情、真情,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读者的情感。写作中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摒弃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写出有真切感受、有真情实感、有个性的文章。在我看来,能让老师给高分的作文有这样两类: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情感发落于笔端的产物,它会打上写作者个性的烙印和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而创新又是作文的生命,文章只有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因此,作文教学应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写作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外啄",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学生主动"内啐",在诗情画意中去感受花开与花谢、过往与擦肩、欢笑与泪水。在教师的"外啄"与学生的"内啐"互动中开启作文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渴望写作文。  相似文献   

4.
王勇 《新高考》2009,(3):11-12
高考作文要求"感情真挚",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但什么是真情实感,如何才能打动人,不少同学对此模模糊糊,以为喊几句口号,来一段排比,说几句煽情的话就是抒情。其实,好的抒情句是耐人寻味的,是越咂摸越感动的。而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需要作者能够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  相似文献   

5.
习作指导课难上,学生作文难做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的。在现行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每当老师一提及要写作文时,多数学生就开始叫苦。有时教师的激情导入已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致,可是一让他们自己动手写作,他们又开始唉声叹气了。写作的过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艰涩的。每当面对这样的窘境,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作文课堂充满阳光,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心境充满愉悦?  相似文献   

6.
孔婧 《中国教师》2014,(16):22-23
<正>《文心雕龙》中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和作家著文一样,蕴涵着强烈的情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动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动人的乐章。一、角色互换策略  相似文献   

7.
袁红霞 《现代语文》2007,(9):117-117
古人云:诗言志,说的就是写文章要抒发真情实感。这是文章创作的根本。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情采》中将历来的文学传统区分为两大倾向:一种是胸中有忧思,再通过语言文辞吟唱出来,以期达到讽喻的效果,这叫做"为情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要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促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中考作文题型和选材范围更灵活富于变化,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拓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尚美德。探究知识,提倡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崇尚科学,注重实践,也是命题者会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辞发",也就是说,语言的表达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文章中的抒情,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起到增强感染力、激起读者共鸣的作用。感情充沛的文章,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更富于教育意义。作者的满怀激情来自对丰富生活的真切感受,是现实生活同自身的真情实感碰撞出的绚丽火花。特别是记叙中的抒情,更是深化主题、表达作者深刻认识或强烈感情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顾飞 《考试周刊》2011,(87):53-53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确,情感是语文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尤为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深刻的主题,更要有生动传神、富有魅力的语言。语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是文章思想内涵的表现,只有好的语言,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情  相似文献   

12.
写作离不开作者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应抓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个环节,从心理期待、新颖命题、鼓励肯定、示范作文等方面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这指出情感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无“情”便无“言”。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意思是,桃李不需自吹自擂,树下便自然会形成一条小路,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无论哪一个学段,都将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的确,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不会真情流露,“我手写我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升华情感.学生“情动”才会“辞发”,好文章才能像清泉汩汩流出.  相似文献   

15.
李荣国 《现代语文》2007,(1):102-103
“无情便无文章”这是一条古训,意思是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文章只有蕴藏着真情,读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品味生活,受到感动,得到震憾,从中受到教育。而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文恰恰就缺少真情,平淡无味,读了以后令人发困,别说去感化别人,就连对主题的表达都那么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盲点。那么怎样能把同学们心中的真情给激发出来,再渗透到他们的作文当中去呢?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经过多年的摸索悟出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目标”的阐述透露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信息:1.降低写作要求,淡化文体要求:2.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从中悟出。小学生习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文而造情.即所谓的“情动而辞发”。因此,作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努力达到“情”与“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许多不受羁于物质而追求高尚爱情的纯情女人形象,较早的有《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爱》中的简爱,而后有俄国屠格涅夫笔下的叶琳娜,影响最大的是北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这位毅然摆脱庸俗丈夫离家出走的妻子成了妇女解放的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经典示范 目送 台湾/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劳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作文中情感教学的诠释,提倡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打开学生作文的情感之门。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考场作文立意是否深刻、高远、新颖,是拉开考场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更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有关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记叙文“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议论文要“观点正确”等写作要求,可见作文立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