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虫之爱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  相似文献   

2.
白水青菜     
他进门的时候,客厅里没有她的身影。他微微一笑,向厨房走去。她果然在,正在用饭勺搅电饭锅里的饭。她总是这样做,盛饭之前要把电饭锅里的饭彻底搅翻一下。他曾经问为什么,她说:“好把多余的水分去掉,口感才好啊,”显然她是听见了了开门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倪朴看到,那新橘,有一点点硬韧,有一点点酥粉,一颗颗染着栗黄;他剥一粒在嘴里,有一点点软润,有一点点酸甜,一瓣瓣点缀着风霜,一簇一簇抖落掉盛夏青葱的繁华。  相似文献   

4.
《黄绣球》是中国近代一部比较著名的小说。作品共 3 0回 ,前 2 6回最初连载于光绪三十一年三月至十二月 ( 190 5年 4月至 190 6年 1月 )的《新小说》第 15号至第 2 4号 ,标“社会小说” ,署“颐琐述 ,二我评”。光绪三十三年 ( 190 7年 )新小说社出版单行本 ,续足 3 0回。作者颐琐究竟为谁 ?林薇教授认为是梁启超的化名[1 ] 。郭长海教授认为此说不可信 ,颐琐应是江苏吴县人汤宝荣[2 ] 。他从近代文学史料中发掘出了四条主要的证据作了有说服力的论证。笔者认为 ,郭说可信 ,并发现了一些郭教授尚未用到的材料 ,现胪列于下 ,作为郭说的补证 …  相似文献   

5.
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他身穿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钱,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便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相似文献   

6.
一、诱导学生发现新知即诱发学生探求发现的欲望 ,促使学生主动通过阅读 ,自主探求新的知识。为了达到此目的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充分地“读” ,保证学生能有所发现。当学生发表所知时 ,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地“说” ,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新发现。此时学生的发现可能是零散的 ,要及时给予巧妙的点拨 ,让学生用心“悟” ,升华学生的发现。教学时 ,我摈弃那种靠“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分几段”等枯燥乏味的发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做法 ,鼓励诱导学生赛读———随着作者的叙述看谁对皂荚树知道得多。…  相似文献   

7.
青泪     
“好痛!”青挪动着僵硬的身躯,尽力想要爬出沼泽地,好累,只觉得眼前一黑,他昏了过去。 “把她还给我!”青记得睡梦中的自己撕心裂肺地喊叫,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忽明忽暗的烛焰在摇晃,空气中充满了淡淡的薰衣草花香,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8.
当下对<水浒传>中"一丈青"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从<金瓶梅>中的"一丈青"入手,可得出<金瓶梅>中的"一丈青"身材既不高大面容也不漂亮,并联系各种文献及民间材料,认为"一丈青"本意是"泼辣、悍勇"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台北人》中的人物,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贫富各殊,行业各异,但每个人都背负一段沉重的往事,都和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关系。尤其《一把青》中朱青的前后期生活的强烈反差,更能够体现白先勇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试从爱情、生命存在和历史文化三个维度来解读《一把青》的悲剧意识,深化对白先勇《一把青》的悲剧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看《当代》     
许多人感慨当代小说创作已经失去动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日渐疏离。在此总体大势下,《当代》一直比较能坚守“贴近现实”的宗旨品格。它推出的不少作品,比如今年第1、2期的两个长篇《桥溪庄》、《苦楝树》,虽然在技巧上显得粗糙一些,但是由于具有某种生命的痛感和质感,反而能够呈现出鲜活的姿态。本期也是如此,韩少功的《报告政府》(中篇)、邓宏顺的《退税》(短篇)、张庆国的《子弹》(短篇)等,都有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杜鹃     
  相似文献   

12.
青椰     
这是结束.或者说是开始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了我的家。我本应永远地留在那儿。我的家是一只椰子,一只浸在海水的苦涩里、青绿而甘甜的椰子,如同乳房那样饱满多汁。  相似文献   

13.
蟹脚     
他烧好菜,一碗萝卜,一碗豆腐,用油渣炒的,闻起来很香。等了半天,儿子终于回家了,他接过书包放下,儿子就和他坐到桌边吃饭。  相似文献   

14.
知了     
一个多雨夏季的晴日,我在一处叫做重渡沟的深山溪流旁独坐。溪水径自流淌,水边的矢叶菊在斑驳的日影中绽放。青青的石竹草从岩缝中伸出茎叶,一丛丛地蔓延到溪水中。山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除此,就只有知了的脆鸣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看《十月》     
本期《十月》刊发的小说整体来看相对充实,《云端》(马晓丽,中篇)、《千万别让她说话》(格致,中篇)等小说都各有可圈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19,(3):84-88
晚清文人对小说极为推重的原因正在于看到小说对改造社会、"新民"的作用。而在"新民"方面,晚清小说中成功的理想人格形象并不多见,《黄绣球》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黄绣球和黄通理并非晚清"新人"理念的简单图解,而是真正对现实有一定映射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晚清社会变革实践的形象化产物。  相似文献   

17.
18.
青橄榄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1,(6):F0002-F0002
你准备好跳跃了吗?不要回头,不要害怕,也不要等待,让我们一起跳跃吧!  相似文献   

19.
沼泽所在     
一个下雪的晚上。农村有户人家,半夜里有人敲门。主人好奇,这么晚了,又是大雪夜,会是谁呢?开了门,是一名迷了路的旅客。  相似文献   

20.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