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使用简体字已成了一种趋势。为了顺应这一潮流,美国波莫纳谷中文学校的中文教程要完成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化。“几年前,我们就做出决定要教  相似文献   

2.
很多同学可能都已经发现,在汉字中,许多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写法好像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字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的,而简体字呢,往往比较多地考虑了书写的方便,所以,要真正弄懂一个字的意思,最好是也看一下它的繁体。你看,下面的“双”字,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差多大啊,那么,为什么繁体字要这么  相似文献   

3.
繁体字与简体字都已成为中华汉字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从文字发展规律看.简体字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也掩盖不了繁体字深厚的审美智慧和文化蕴含.在面对简体字改革基本成功已既成事实的现状,我们既能充分意识到恢复繁体字的种种益处,也更为深入地领会到继续规范使用简体字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能为妥善处理繁、简体字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早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来源多种多样,同音代替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减少了汉字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使用汉字的难度。但这种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当我们在同繁体字打交道时,就要注意“饥”与“雠”,“歌”与“鬟”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每月作文题     
邢剑良 《语文教学之友》2014,(3):F0004-F0004
汉字的繁简之争已持续多年。最近有人提出:繁体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以繁体字来传扬中华文化之美。 据此,人们就使用“繁体字”与“简体字”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茅于轼 《中学教育》2005,(12):19-19
从1950年代末推广简体字以来,应该说,大大地节约了书写的时间和劳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两种字体在阅读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看繁体字和看简体字是一样的,但是在书写上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7.
陈燕 《学周刊C版》2015,(1):21-21
本文具体研究泰国中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过程.包括由繁体字规模训练向简体字的转换行为中衍生的各类影响状况。系统地阐述当地各类中学汉字教授状况.做好详细的问卷调查并转化成为系统验证方案。调查过程中主要收集、整合异质化数据.适当总结泰国中学生繁体、简体汉字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方向.进而全面拓展与弘扬中华文化内涵的价值意义.加快汉字...  相似文献   

8.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青少年的汉字书写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比拟的优点和特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社会、家长、学校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提高青少年自身意识,促进其汉字书写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表意性质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大特点。但在现代生活中,大量简体字的使用,使汉字的表意功能消失殆尽。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字形、字义和简化三方面探讨了繁体字"義"的形义关系和演变。  相似文献   

11.
近来听说,对于汉字的使用,有所谓“识繁写简”之说。因为向来不看这一类文章,不知道这种主张的细节,但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是应该认识繁体字,但是可以(或者应该?)写简体字。这种主张对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采取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姑且就这四个字的口号谈点意见吧。 已经会使用简体字的人,再认识几个繁体字,是好事,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说织锦必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新闻不少,经常看新闻关注两会的自然不会不知道有人又开始说要恢复繁体字。笔者一直在观望,直至两会结束。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政协委员潘庆林的提案,诚然,恢复繁体字并无坏处,但是废除简体字这一条建议就显得有些可笑。大陆数亿人民使用简体字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大规模的繁体字应用区域是在港澳台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鍾"与"鐘"的简体字同为"钟",然这两字却是音同而义有差,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斟酌,不应任意混用。由于汉字简化形式多样,很多繁简字之间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应,这就给人们进行简体转换繁体时带来了困惑,也由此带来了许多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尤其是繁体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正确认识和运用繁体字对推动汉字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危机·教育──从中国书法谈重视书法教育庆阳师范学校徐浩艇一1.汉字必须要有中国书法这种特殊表现形式中国汉字的产生和世界各国文字的创造形式大致相同。世界各国文字都以象形文字开始,而且在一些常用的写法上相近。但是世界其他各国都先后中断象形文字的表意...  相似文献   

15.
辩·话题 BIANHUATI 2015年3月4日,著名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学校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冯小刚的提议得到了张国立、冯骥才等委员以及部分网友的呼应.他们认为,之前推行简体字是为了扫盲,让人们快速认识并掌握文字,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选择五十到一百个有意义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的课本里,应该也不会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却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由于繁体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普通民众的接触机会并不大,要求学生全部重新学繁体字会增加学业负担,且容易跟简体字课程形成冲突,甚至出现认知混淆. 作为高中生,你是怎样看待“繁体字该不该重回课本”这一问题的?请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国人要爱国语国文刘煌添国人爱国语国文,我认为这是爱国的一个具体体现。所谓国语,就是祖国的语言,包括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但代表祖国的统一语言是普通话。所谓国文,就是祖国的文字,包括汉字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字、汉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但代表祖...  相似文献   

17.
正从古至今,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3世纪时,日本人将中国的汉字带入日本,并根据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部分组成,且日语中的汉字在书写上大部分依然采用中文的繁体字。虽然在中国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但大多数中国人基本能够无障碍地阅读繁体字,因此,即便没有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在读日语的报刊或杂志时,也能够通过汉字大体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与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汉语的人要把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必然要使用汉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化汉字,国家关于汉民族的语文政策中就有“学说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的要求,这“规范汉字”就是《简化字总表》中公布的简化汉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就不用学习繁体字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发现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到后来出现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随着中华文化浩浩洪流的发展,演变为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汉字(简体字),汉字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文明信息传递、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规范文字的书写,也正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体现。规范书写中国汉字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途径。文字是一种信息符号,规范文字的书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文化的认同,一种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算起,我国政府正式推行使用简化汉字 已有45年。但是,现在社会上仍然存在滥用繁体字、使用不合规定的简体字等用字不规范现 象。还有人用繁体字又用不对,造成错别字,甚至闹出笑话。凡此种种,都是不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规定的,都是对语文教学的危害。从本期起,我们 将连载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高更生先生的文章,澄清一些错误观念,以利于全面掌握《 简化字总表》,理解繁简关系,搞好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