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地理环境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融合,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必然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强调的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渐进的过程合于另一民族;某一民族丧失民族特征是在与它族长期的共处中,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由此可见,实现民族融合的方式是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其先决条件是民族的迁徙和流动,以此造成民族间的杂居态势,为相互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而地理环境正是通过影响民族融合的条件、方式及进程来实现对民族融合的巨大影响。一地理环境是影响民族迁徙与流动的根本动因。历史上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西迁以及归附汉朝便是受地理环…  相似文献   

2.
3.
一、根据下列提示,回忆基础知识“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外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史实分布较为分散,综合性较强。请按照下列提示,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有刘俊利、王春老师的一个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其中一部分为“城市化”,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题目: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据此回答5~8题5.我国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出现新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是“A”。6.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最繁华的城市是在A.战国B.唐朝C.北宋D.明朝参考答案是“B…  相似文献   

5.
张娟 《甘肃教育》2004,(6):26-2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教育部于2003年新制订出来的,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刘淑艳 《考试周刊》2011,(56):174-17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高考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高考新的科目设置、新的测量目标、新的试卷结构、新的题型探索,我们应如何应对?我根据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备考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融合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融合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需要上,民族融合都是一种正面的概念和积极的因素,应该正视和肯定.然而现阶段离消亡性的民族融合还很远,这时候强调它,用政策来推动它是不适宜的.多样性和民族融合是相反相成、互为条件的对立统一;提倡文化多样性不是否认民族融合,反之亦然.所以,要融合,也要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10.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1.
三轮复习教学是目前高中毕业班历史教学常见和较成熟的模式 ,单元、专题、综合三轮教学各有侧重 ,互为补充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将历史复习教学逐渐推向深入。在三轮复习教学中 ,专题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 ,又是使知识系统化 ,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 ,同时又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当前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 ,如流于重复教学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又如就知识讲知识不与考纲、考题挂钩 ,不能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专题教学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讲到民族关系时,民族融合是一个频频出现的词语。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民族大融合,以及民族融合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式又如何?今天,正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汤永成 《新高考》2004,(1):83-84
史学界近年来有强调用现代化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的趋向,这在高考历史中也多有体现,如2003年第30题即为一例。因此,现代化问题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4.
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对历史表象的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即洞察历史、总结经验、分析现实、认识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知识的活化和升华。如何将历史知识升华为历史思维能力呢?图表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也是乐府诗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朝乐府诗在民族融合的浪潮中,获得新的发展,北朝本土文人的创作心理、创作技巧都发生潜在变化。文章以民族融合为切入点,对北朝乐府诗的创作变化历程及发生的新变化加以分析,发掘民族关系的变化发展与文学自身演变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结论是根据历史发展的现象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历史结论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历史教学第一线的同仁。  相似文献   

18.
19.
20.
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民族关系史中的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承认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承认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同化,而民族融合只有在阶级压迫消灭后,消灭一切民族间的差别才能实现的。形成这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来自对概念的本身理解的歧异。究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民族”概念的不同含义和汉语中的“民族”一词的相当模糊,是影响这一问题讨论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