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第二部婚姻家庭法律,它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也影响着汉中的婚俗文化。本文分析了198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计划生育原则和禁止近亲结婚法律规定对汉中婚俗的影响:“铺床”人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独生子女的婚姻习俗逐步形成;“招赘”婚俗进一步强化;“中表亲”婚俗逐步消失等。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黄庭坚在个性、思想上的差异在贬儋州、宜州时影响了二人的行为方式及创作。与苏轼旷达地通过“立言”方面的努力和人际交往在儋州解脱苦难不同的是 ,黄庭坚在宜州主要通过自身思想化解苦难、强自解脱 ,最后在外部生活条件改善后才完全达到超然旷放之境。二人作品最后殊途同归 ,都呈现出平淡圆融、自然妥帖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五邑侨乡传统婚俗中,“自梳女”、“公鸡拜”以及“守切婚”和“冥婚”等,都是被扭曲的婚俗。而繁琐的婚嫁礼仪,既是古代五邑民间风俗的画卷,又是旧式盲婚哑嫁的自然形态。现代五邑侨乡的婚俗正在向多样化、现代化发展。五邑侨乡婚俗演变,体现了侨乡民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黄庭坚在个性、思想上的差异在贬儋州、宜州时影响了二人的行为方式及创作。与苏轼旷达地通过“立言”方面的努力和人际交往在儋州解脱苦难不同的是,黄庭坚在宜州主要通过自身思想化解苦难、强自解脱,最后在外部生活条件改善后才完全达到超然旷放之境。二人作品最后殊途同归,都呈现出平淡圆融、自然妥帖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宋话本的故事内容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语言文字描写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当时婚俗的描写也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尤其对于“相媳妇”、“坐花轿”、“撒豆谷”、“拜先灵”等新婚俗的记录与描写,更是为我们了解两宋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婚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主以唯物史观方法论思想为指导对清末民初婚俗变革试作透视和分析。认为基于清末民初思想界对婚姻陋俗的批判,进而建立新的婚姻观,使当时的婚俗发生显著变化,迎来婚俗新貌纷呈。虽然它在其践履中因处于初始阶段而缺乏普遍性,存在历史局限性,然而这一阶段婚俗变革在中国近代婚俗流变历程中则居于重要地位。它既是维新变法时期“前识者”婚俗观演化的传承和拓展,也是后来“五四时期”婚姻文化变革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李志灵 《现代语文》2006,(10):18-19
苏轼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诗人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孤鸿、飞蓬的意象恰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苏轼三遭贬谪,即他的自嘲诗中所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之贬起于北宋名的“乌台诗案”,儋州之贬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远的放逐。儋州就是被称为天涯海角的海南,诗人正是在从儋州北归的途中染疾而终。  相似文献   

8.
儋州文化深受东坡遗风的熏陶,有其独特的优势。儋州调声不仅是儋州民间文化的品牌,也是海南省民间文化的品牌,它担负着海南民间文化“冲出海南走向全国”的重任。构建儋州先进文化应正确对待儋州文化中的独特优势以及消极因素,兴利除弊:一、铲除宗派势力,肃清宗派思想残余;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保障村民利益;三、儋州文化建设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四、通过不断创新,促进儋州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婚姻民俗是人生仪札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瓶梅)一书中,有内容相当丰富的各种婚俗的描写,其中大多属于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正常的婚姻形态;但书中也涉及到一些较为特殊的婚俗形态.本文中将论及的“倒踏门”、“割衫襟”和“望门寡”这3种婚俗,即是属于后一种情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论者都以《新台》为讽刺诗,主题为卫国人刺卫宣公的荒淫腐化。本文认为《新台》并非是道德讽刺诗,而是一种有关婚俗的喜歌。并对“新台”的原型及文化功能进行考释以旁证之。  相似文献   

11.
“回门”仪式乃是指新婚夫妻相偕回女家有亲之事,闽粤地区婚后礼“回门”仪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及根源。从清至民国修治闽粤地方志可知闽粤二地多有“回门”仪式之行,且往往视“回门”即为“归宁”。这种风俗承继中原文化而来,且深受文公《家礼》影响;而此仪式见于文公《家礼》,但不载于历代循之不废的《仪礼》婚礼,且其他经籍史传所载之“归宁”亦不同于“回门”。今谓“回门”即“归宁”者,实与历代经籍史传所记载有所别异;观历代载礼之书,自《家礼》始录有“回门”之仪,自明代首见于官方礼书之中;至清,则有“回门”、“归宁”二者混用情形。总而观之,“回门”初始乃为民间习俗,至明代则有久俗成礼之迹。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人信奉道教,道教对武当山地区的婚俗有着巨大的影响。武当山古婚俗分为大接、小接和迎棺磕头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克里雅人的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14.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田家莉>和<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壹)>的相继出版,为研究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素材.通过大量统计和分析发现,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大体反映在百姓取名和婚姻关系这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化现象。而造就这一化现象的深层动因则是广西少数民族固有的崇尚自然、向往自由、舒张人性、注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婚制"为部族内的"同姓相婚"。春秋时期,宋国贵族虽然仍有实行超出五服之外的内婚制的传统,但国君阶层的婚姻形式并不限于内婚制,内婚制的比重已微乎其微,并且至春秋末年时已经被外婚制取代。而贵族中卿大夫阶层,内婚制的习俗仍很严重,这可从史料中很少发现有与他国贵族或本国异姓贵族通婚的事实得到证明。宋国内婚制是殷周两种婚姻制度对立的产物,也是殷周两种文化形态、生活形态交融斗争时期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畸形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元代妇女贞节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史·列女传》所载列女中受贞节观念影响自愿为夫守节的妇女为数廖廖,元代妇女离婚改嫁现象普遍,终元之世,妇女的贞节观念是比较淡薄的.由于政府政策、法律及理学传播的影响,元代妇女的贞节现在元中期后略有加强,体现出渐变特色.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历来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社会中.婚姻并不仅是婚姻双方个体之间的事情,它还关系着族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同时也影响着各种习俗的传承。陕北婚姻习俗中的各种禁忌,如:择婚禁忌、议婚禁忌、嫁娶禁忌以及婚后禁忌等都有历史延续性、多元性特点;同时也反映着陕北人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婚礼气氛的点缀,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了解陕北人的观念习俗、精神世界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婚恋诗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的水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及礼仪制度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及其司法解释适应了婚姻家庭关系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汉中的婚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婚姻法》(修正案)及其司法解释承认了家务劳动的价值,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家务劳动无报偿的传统习俗;明确禁止了“打老婆”恶俗。夫妻共同财产的进一步明晰,改变了男置房女陪嫁、财产夫妻共有的传统婚俗,带来传统婚嫁习俗的潜在变化。女方在婚前要求男方在房产证上加名或者夫妻约定房产归属将成为新的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