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与激情     
陈祥龙 《视听纵横》2004,(4):118-119
激情是对事业、对人生强烈的、极具暴发力的一种感情,表现为执着的精神、无畏的品质、冲天的干劲。激情充满着活力,蕴含着力量。激情可以产生动力,激情可以产生灵感。激情所到之处,工作生机勃勃,生活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2.
呼唤激情     
当记者要有一股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对新事物的敏感;没有激情就没有采写的冲动;没有激情就不会主动深入到第一线去“抓活鱼”…… 激情从哪里来?从组织关怀来,从理论学习来,从分配制度来,这些无疑都是对的,必不可少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看到,一个单位,一样的组织关怀,一样的理论学习,一样的分配制度,可还是有的人工作激情高,有的人工作激情低。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是因人而异,多种多  相似文献   

3.
激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激情有利于新闻工作面貌的常新,不断为新闻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激情可以坚定从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战胜困难,圆满完成报道任务;激情在写作中介入,可以让作者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内容与风格,总是同作者的品格和气质紧密联系着的。一个记者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所成就呢?对这个问题,各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我从几十年的军事记者经历中,深感以下三个要素是具有共性的。充满战斗激情,是记者搞好报道的首要因素所谓战斗激情,包括鲜明的爱憎、炽热的感情、奋战的精神、进取的意识、强烈的职责感等等。有人以为似乎战争年代需要战斗意志和激情,和平建设时  相似文献   

5.
通讯采写中需不需要激情?回答是肯定的。激情,是作者强烈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的流露。一篇通讯,无论是正面的颂扬或是反面的揭露,总会打上作者爱憎的烙印。作者的思想感受越深刻,抒发出的激情就越浓烈,就越能引起读者共鸣。那种“死水微澜”式的文章,是决然感动不了读者的,也就无法达到宣传之效果。激情,是建立在客观性原则基础上的情真意切的抒发,而决非脱离客观事实的无病呻吟。离开了客观事实,激情就变成了“煽情”,徒劳而无益。我体会,通讯中激情的产生,起码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激情,在选题中蕴涵选题,不仅是通讯写作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也…  相似文献   

6.
激情不搁浅     
王爽 《青年记者》2003,(8):54-55
为了做这期选题,我在一家著名传媒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传媒同行,你还有工作激情吗?”跟帖者甚众,大部分是年轻的传媒人。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人都承认现在自己缺乏新闻激情,并列举出种种原因。能力、激情、职业品德三位一体,谓之人才。传媒业是一个尤其不能缺少激情的职业。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传媒人惊呼:“我的工作激情哪里去了?”我们惶惑,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7.
是什么让我们远离工作?曾经热情高涨的工作激情跑到哪里去了呢?曾经在工作中激情飞扬的自己到哪去了?激情在哪?是谁偷走了我们工作的激情?《拿出你的激情》这本书让我们认清所面临环境和局面,规划出一种富有激情的职业生涯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1.书稿产生的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书稿产生的方式有: 著: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学识、研究成果,以及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作品。 合著: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者集体创作而成。 编:又叫编辑、编撰、编写。是根据现有资料或现成的作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例整理、加工而成的图书。  相似文献   

9.
好文章从哪里来? 办报的人,看报的人,都希望报纸上常有些好文章。一篇好文章,给人的印象久久不能消失,过了几年,还常找出来看看。好文章产生的作用也是难以估计的。好文章是从哪里来的?是专门写文章的人关着门写出来的吗?是报纸编辑加工出来的吗?不。溯本求源,是从实践中来的。构成一篇好文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通过大脑的作用,但是,如果离开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只凭脑子想,只靠表达能力,或依赖加工修改,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读者思想感情的交流。只有寓托着作者赤诚而灼热的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因此,白夜同志的文章对感情色彩,是颇为讲究的。白夜,江苏沭阳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写作,曾任《苏北日报》副总编辑,现为《人民日报》记者,《经济日报》特约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黑牡丹》,人物特写集《剪影》《侧影》《掠影》等,有的作品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认为,文章要有感情色彩。不仅是报告文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言论文章,文风上不仅平易通俗、深入浅出,而且生动形象、鲜明深刻。这是他写作风格上的又一显著特色。 一般说来,议论性文章容易写得抽象干巴、枯燥无味,而读毛泽东的评论文章,深切感到除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外,有感情,有形象,有含蓄,令人百读不厌。他的文章为什么写得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呢?从表现手法上看,有以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效法。 激情横溢 佳语不绝 要使议论性文章的语言生动,就得对事物有精深而清晰的认识,有热烈而真挚的感情。毛泽东撰写评论文章,对文中所说的事,所讲的理,总是满怀激情,憎爱分明。在这样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再选用鲜明而形象的语言,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文章自然就富于感情色  相似文献   

12.
张大纯同志拍摄的《时代的信息》(见封三),在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荣获了银牌奖。这幅照片所以能给人极强的现场真实感,是由于作者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善于运用摄影本身具有的特点,真实地纪录了典型的一瞬间。一篇没有内容的文章,会使人读后感到乏味,一幅没有反映出新闻事实特征的新闻照片,如同白纸一张,同样不能给人以启迪。《时代的信息》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在拍摄技巧上也不存在什么高难度。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它好就好在通过充实的  相似文献   

13.
李京 《视听纵横》2006,(4):95-95
一、播音创作呼唤激情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优秀的作品,在字里行间一定处处流露着作者的感情。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播音也不例外,播音创作必须要有激情。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15.
(一) 花草萌动出新芽,枯树发出新枝,艺苑又绽新蕾,古城展现新容,旧题目作出新文章。……这个新字。代表着新生命,新发展,新方向,新意境。散文的着眼点,也应该是这个新字。我们的时代是崭新的时代,生活是崭新的生活,感情是崭新的感情。任你足迹所到,无论是天涯海角,僻乡小镇,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祖国前进的脚步之声,那一派新气象使人观之在目,动之于心。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主张“意则期多,言惟求少”。陈云同志也说过:“文章越长,看的人越少;越短,看的人越多。应当多写点‘豆腐块’文章。”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长风屡煞不止。四五千字的通讯屡见不鲜,洋洋万言的文章也经常可见。减少了信息量,有很多读者提出意见。产生长篇的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把新闻写短?一、端正思想,纠正偏见。当前对短新闻的偏见主要有两种,一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要有激情,激情澎湃才能做好文章。无论是写事件性的稿子,还是写人物类的稿子,或是写言论稿件,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王玉 《兰台内外》2006,(5):9-10
档案事业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档案工作只有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才能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1、体现档案工作服务特色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  相似文献   

19.
当我阅读穆青同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时——尽管书中收录的文章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不只一次地读过,不禁再次被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所深深打动,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我又想,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些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 我通过采访穆青和一些熟悉他的同志,发现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人,也就是说有情人写出了有情文。因此,我还应当向书中没有写出而又力透纸背的第十一个共产党员——本书的作者、这位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记者之一穆青同志学习;不仅要学习他的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更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感。 富有真情实感是最大的特色 “穆青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穆青人物通讯的魅力在于有真情实感!”当人们谈起穆青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杂文的情感表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作者把喜怒爱憎、是非褒贬的强烈感情熔铸到议论说理的字里行间,并有选择地传递给读者,以影响读者情绪,调动阅读者兴趣,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杂文中情感表达的劣优,与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关系甚密。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情是文章的灵魂,要使文章有情,作者必须有情。”那么,杂文的情感表达有哪些方法呢?目前见诸报端和笔者总结的有这么几种,现拟出来,与杂文爱好者共勉。 (一)依靠事实流露情感。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杂文举例的事实判断选择,让情感从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看似无情却有情。一篇杂文落成,理在其中,情亦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