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很多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即班规,它是由学生或班主任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班集体共同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一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法作为人的行为规则实质上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法的精神源于人的精神;法的社会本质源于人的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由必然转化为自由。自由作为人的本质,就是人之为人的根据。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本质也是自由,这就决定了法的本质同样是自由,决定了法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的自由。法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目的无非是保障统治阶级的自由。而统治阶级的自由仅仅是人类自由的特定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3.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君主专制的政治形态下,君主权力几近不受约束,立法者尤其是最高立法者个人之偏见、情感、私利可毫无阻碍地作用于立法活动,法律背离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遂成寻常之事。传统中国法律经常背离统治阶级意志的历史事实说明,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命题,具有实然与应然双重意义,近代以前其意义多为应然,近代以后随着民主政治的建立、完善,其意义则由应然逐渐转为实然。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是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成为实然之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完全否定法律的阶级分析法、法律的阶级维度,与过度强调法律的阶级统治论、阶级斗争工具论一样,都不是看待法律现象的正确态度,也不可能形成指导法治国家建设的科学理论。问题在于如何提炼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法律的阶级分析法,一种不同于“阶级斗争法学”或“法学的阶级斗争范式”的分析法律现象的科学方法论。法治国家建设不能忽略阶级问题,应该把厘清生产关系、解决阶级问题作为一项任务,防止可能的阶级固化和阶级冲突加剧,防止本来应该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实际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意志。只有等到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全社会的意志的时候,才可以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真正的法治社会。法律越来越不是少数人意志的体现,阶级之间对立性不断削弱、统一性不断增强,可以说正是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法典的形成过程 ,说明法不是统治者意志的表现 ,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中外思想家对法的理论反思 ,阐明人民是法的主体 ,法则标志着人民对自身地位、权利和利益的自觉和维护的水平。马克思对这种观点的批驳 ,深刻剖析了统治阶级意志说的理论失误。统治阶级意志说所造成的实践后果 ,必然会使法治沦为人治 ,使以法治国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7.
法和法律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学范畴。法是社会公众意志认同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行为准则,它本质上是一种隐含于法律又超然于法律的公民意志;法律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集团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它本质上是体征化、条文化了的权力意志。法的精神是社会正义,是人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但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却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使然。衡量一个阶级的意志是否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唯一科学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理论的核心。何为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范畴以及他们的意志是什么?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理论上过度强调统治阶级意志论还能适应社会实践吗?我国法学界一直倡导的统治阶级意志论,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现从内容实质、历史文化背景及弊失等方面深入探讨统治阶级意志论,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法律、促进法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一切类型法的共同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是法独有的并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属性。首先,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其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再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最后,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二、法律规范的结构和种类法律规范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观念中,立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具体到我国而言,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制定法律这种特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与国家立法这种模式相对应,国际上还有一种民间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制定的法律被称之为示范法。  相似文献   

12.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个定义反映了法的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法治乃是涉及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技术的多层理性建构系统,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以民主的法律意识为基础,没有科学的法律观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颁布和施行规范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3.
所谓意志行为问题是指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个体由于缺乏某些方面的意志特征,而经常表现出明显消极的意志品质。人的坚强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生活磨炼的结果,好的意志品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经长期锤炼才能最后在人的心理上稳定下来。中学生的意志发展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起步的,虽然他们的意志各方面发展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意志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并趋向成熟和稳定,但总的来说,中学生意志发展仍然不很完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意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因意志行为问…  相似文献   

14.
法是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的表现.其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这一原理不是凭空得出的,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法的起源、历史上存在过的法、以及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考察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寻求创造的非理性根据——德勒兹权力意志创造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勒兹通过对尼采权力意志论的精辟解读,不仅澄清了许多关于权力意志的误解,而且在力本论的基础上为"创造"提供了非理性的根据:正是发生在身体层次上的权力意志的可塑性、肯定性、悲剧性与非理性组成人的创造潜能,构成各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理论创新的力量.因此要想培养或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并不是非得有超凡的创造天赋不可,关键是要学会体验、捕捉、释放、接受或诱发身体意志的火花,并能够使其得以凝聚、整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习经济法的必要性93级涉外经济专业王黎学习经济法,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经济法的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经济关系的性质。由于经济法所反映的阶级意志和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性质不同,因此,各国都根据自己国家不同的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经济法。具体...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1,(4):42-46
费希特存留的文稿中并无对"艺术自律"问题直接明晰的回答,但他的字里行间,确有体现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思考的整理,可以发现它们或对当今美学研究"艺术自律"问题有借鉴意义。譬如,费希特预想人们可能会将"艺术意志"描绘成一种超验性存在(确有近现代美学家如此认为),他因此提出:"艺术意志"不是外在于人、嫁接于物自体上的一种超验性的存在,而是内化于人的存在中的。另外,费希特对集体意志的思考表明:艺术本身就不仅仅是"自我"意志的表达,更可能是一种集体意志的表达,一种社会性的表达。这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艺术自律"与艺术的社会性矛盾这个颇具现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意义治疗是奥地利著名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所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这一理论有三个基本命题,即人是具有意志自由的存在;意义意志是人生命的原动力;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其中意志自由是意义意志的心理学前提,意义意志则是生命意义的促动力,而生命的意义则是对前两个命题的充实和体现;意义治疗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为人活着的意义提供一个完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从意志到自由意志,不仅为“道德”奠定了基础,也为“立法”确立了依据.康德的实践理性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行为的产生,也关系到法权思想的确立.意志自由不是行为的无约束,它受道德律的制约,是对道德律的遵守;受“法”的强制,是对“法”的尊重.康德的“德”法”双重关系的统一,对现代道德现与法治观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迪 《学子》2014,(5):112-112
正一、前言在本质上,法律属于一种国家意志,是一种意志的具体化形式,在同一个国家中人民都需要遵守一样的法律制度。而相应的道德是属于人们的一种思想意志,人们的观点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其对道德的观念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道德是自由的,不是强制性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从主观的角度来看,法律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国家意志的表现,从客观来说,法律是根据该国家的经济物质和社会文化条件所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