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句话诠释了教育无痕的内涵。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像春天的甘露,润达心田,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浅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开放地区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本文就谈谈隐蔽教育意图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中隐蔽的教育意图,当学生顿悟之后,往往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隐蔽教育意图,教育美在无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意图是教育者在主观上要实现的目的和打算,隐藏教育意图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从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展示无痕教育的魅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种人性化、生态化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者充分理解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树立“伙伴意识”,淡化学生的“受教”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意图是教育者在主观上要实现的目的和打算,隐藏教育意图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从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展示无痕教育的魅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种人性化、生态化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者充分理解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树立"伙伴意识",淡化学生的"受教"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隐蔽自己的教育意图,开掘别样的治班点子,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句话诠释了教育无痕的内涵。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像春天的甘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达心田,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8.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其前提是隐蔽教育意图。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卓越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不止一次地谈到,不向学生表明他们的在经受某种专门的教育程度,对于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他的"天才追随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把自己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个教育艺术普遍研究得不够,我们太喜欢公布教育意图(目的)了.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明确目的,宣布意义,这一模式被许多教育者奉为圭臬.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隐蔽教育意图呢?根据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江西教育》2014,(3):12-14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杜威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也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隐性教育方式出发,价值观隐性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意图和目标,更需要将这些意图和目标融合在隐性教育所需的各类传播载体当中。信息时代孕育的各类新传播载体,其特点恰与隐性教育契合,形式灵活多样且为社会各类人群广泛、自主、便捷地接受和传播,以实现潜移默化而高效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必定包含了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则代表了这种使人为善的意图.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借鉴英国德育发展的经验以及特征对于我国德育建设的启示,提出加强德育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罗强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4):143-144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在其中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隐蔽化教育就是按照这条教育规律.让学生在无意中受到启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对隐蔽化教育的四种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教育不是理性的说教、空洞的讲解和严厉的训斥,而是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和风细雨式的“悄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陶联德 《青海教育》2006,(12):15-15
学生教育工作是由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构成的,包括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部门教育。班主任受学校的委托,负责和管理一个班级,起着承上启下、左牵右连的作用。班主任不但自己要全面正确地领会学校领导的意图,坚决贯彻执行学校教育及其他工作的计划,还要把领导意图、学  相似文献   

17.
吴洪华 《师道》2011,(9):44-45
教学是一种启迪感化、心灵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而无痕教学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就要求教育者隐蔽教育意图。并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处于身心大发展中的中学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趋势,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思想转变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甚至反复性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客观情况。克服急躁心情和畏难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愈少感到落到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应用隐性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既然“人的关怀”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么,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是: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以实现人的最大自由与最大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