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沸沸扬扬的陈冠希”艳照门”事件给许多中学生也带来了很多心理困惑,如一些学生不明白“陈冠希那么‘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女人喜欢他”、“张柏芝是不是因为陈冠希身世显赫才和他好的”等等。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一事件,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特地邀请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为学生上了一堂“青少年与心中的偶像”专题课程。  相似文献   

2.
苏枫芳 《福建教育》2005,(6A):58-58
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这个班没几天.就有一起打架事件发生。为了弄清事情缘由,我找学生了解情况。全班同学不假思索地田答:“白鹏是个怪人。”有的还直言不讳:“他有点弱智.我们却不喜欢他。”白鹏何许人也?他原本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二年级那年,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离异,给他造成巨大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3.
照亮     
董建华 《教师博览》2022,(26):30-31
<正>曾教过一个班级,有段时间,学生寝室内频频出现偷盗事件。一天早晨,明哭哭啼啼地找到我:“老师,我爸爸昨天给我送来了600元生活费,我放在寝室里上了锁的柜子里。结果我早晨起床发现,柜子的锁被撬了,钱也被偷了!”我安慰了他几句,让他先回教室安心学习,老师会尽量帮他找回这笔钱。等明走后,我心想:“偷盗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而且都是在晚上学生睡熟之后发生,可见一定是班级内部学生所为!”  相似文献   

4.
在作者看来,他是关心孩子成长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真心的宽容和接纳,以一个老师的胸怀来正确对待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要知道,每一次机会,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美丽的希望”。作者认为,他通过和学生签合同的方式,让学生如愿地考上了大学,给了学生机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一案例中,作者采取通过和学生签合同的方式教育学生,从结果看,“学生上网”这一事件似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然而真要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原以为自己设想好的教学情境会被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所打乱,此时就需要教师冷静地运用教学智慧采处理。郭老师刚上第一节课便遇到了令他尴尬的事——学生当场给他编顺口溜,嘲弄他。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三种解决办法:一是板起脸严肃批评那住“大笑者”.以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师的尊严,二是不理那位“大笑者”.力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开.将教荤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7.
戎庆华 《班主任》2009,(8):21-21
一天早上,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准备利用早自习的前10分钟给昨天表现好的学生贴“星星”,却发现墙报“星星专栏”被人改动了——在刘XX的名字后面多出了三颗星星。很明显,他拿了我放在讲台上的“星星”,擅自贴上去了。我顿时怒火冲天,将他拖上讲台,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并将他的“星星”全部撕了。刘XX满脸通红。泪水夺眶而出。学生犯错时都这样,当时我也没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8.
我的案头摆着三份事件原因大致相同、结果却大相径庭的材料。同样是学生叫了老师的姓名,一个是和风细雨、坦然面对,师生成了朋友;一个是机智灵活,从容应对,化解了尴尬,融洽了关系;另一个却丧心病狂地将学生打得皮开肉绽之后又让学生吞食苍蝇,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人,制造了一起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暴行。江苏省兴化市大营中学的王大智老师,有一天从教室门口经过,恰好听见有个学生轻声喊他的名字,此时他没有怒发冲冠,而是问“:谁喊我,什么事?”喊他名的学生怯生生地站出来说:“老师是我喊的,我错了。”他不仅没有批评学生,反而笑…  相似文献   

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是孔子介绍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初见王刚,你很难将想象中的“超级奶爸”形象和眼前这个身材魁梧、个子高高、充满了阳光气息的大男孩儿联系在一起,当被问及给学生当了这么多年“爸爸”的他“当爸爸了吗”,他脸一红,腼腆地笑说:“还没……”  相似文献   

11.
今天发生了一件“流血”事件。上午放学时,我的好朋友毛笛叫我帮他锁一下教室的门,我同意了。当我要走出教室的时候,张雨飞快地跑出去,把门关上,像是不想给我走。我使劲地拉门,大叫:“我要出去!”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学生表扬优点、批评缺点已成了不少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习惯于用统一固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其实,一律这么做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身上的毛病很多,连他的家长都很无奈地请求我,要多给他“穿小鞋”,少给他“戴高帽”。  相似文献   

13.
张家素 《现代教学》2010,(12):49-50
在这次“大卫化妆”事件中,我很为王老师的教学应对方法叫好!王老师因势利导,将教学中的预设外不利生成,巧妙地转化为教学中可利用的有利生成,体现了他了解学生绘画心理,灵活应对的机智。  相似文献   

14.
青蛙     
MAY 《初中生》2010,(9):107-107
老师正在给学生上生物课。“现在,我将要给你们看看我袋子里的这只青蛙。”接着,他把手伸进口袋,却拿出了一份鸡肉三明治。老师满脸困惑地看了一眼,沉思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实际具有的“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水平”。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给学生不断地制造令他们困惑的事件,这些事件看似落在学生的现实水平上,但又不完全是,如果想真正解决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学生表扬优点、批评缺点已成了不少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习惯于用统一固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其实,一律这么做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身上的毛病很多,连他的家长都很无奈地请求我,要多给他“穿小鞋”,少给他“戴高帽”。 我和班干部多次找他谈话,严厉批评,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谁知并不奏效,他依然我行我素。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身上也有不少长处。如,遇到吹拉弹唱、跑跳投等文体活动时,他就劲头倍增,生龙活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他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在路上遏…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在中小学呆久了,“夸奖”便会被练就成一项坚实的基本功。因为普教界普遍迷信“夸奖”乃是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利器”,以至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成了流行于中小学的一句名言。有位叫卢勤的儿童教育专家更是将教师对学生的褒贬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阐释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顺理成章:“打开孩子的心灵有个秘决,当你说他棒的时候,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的时候,他就笨给你看!”  相似文献   

18.
现行“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领域之广、时间跨度之长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这给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发生在久远年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带来了难度,若能解决这一问题,将使“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效率极大地优化与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生动、直观的各类影视资源具有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的特点,能做到“思接千载、念通万里”。教学中结合教材,灵活地选用影视资源,可以鲜活地再现历史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一] 老师,我永远记住你[思路点拨] 这是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老师”是个永恒的话题,老师对他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题中的“我”为什么要永远记住“你”,因为“你”在学习上给“我”帮助,在生活上对“我”关心,在思想上鼓励“我”进步……或许在一件重要的事件上“你”给“我”解决了难题,帮助“我”度过了难关,令“我”刻骨铭心。作文时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两件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地反映老师对“我”的教育影响,歌颂老师的品德。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是改革各科教学的指针。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好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