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课”与“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形式:“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部分;“讲课”又称“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是“说课”内容的具体实现。“说课”与“讲课”两者之间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就“说课”与“讲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理”与“练”是复习课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复习课的课型特征。“理”是复习课的核心思想,“练”是复习课核心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复习课的“理”应该包括“理知识”与“理结构”两个方面,它贯穿于复习课整个过程中,并依托于“练”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金课”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标准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标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思政“金课”建设的有效模式。基于“金课”视域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从方向和方法层面呈现了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内涵,思政“金课”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体现,混合式教学法则为打造思政“金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说课说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说课”是“讲课”的基础和保证。一般地,“说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讲课”质量的优劣。通过“说课”完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说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  相似文献   

5.
文有“文眼”,课也有“课眼”。有效课堂实际上要找的就是“课眼”。“课眼”也是我们课堂的“关注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不同的设备……都会形成课的风格的不同,找准“关注点”,课才能上得精彩而有效。  相似文献   

6.
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需要全面把握“原理”课的特点,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强化科研,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微课”始于“一分钟”学会的理念。语文“微课”具有语文资源特征,分为辅助性“微课”和自主性“微课”,分别用于促进课堂教学或者开展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是辅助性“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使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打造思政“金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主力军,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在打造“大先生”、打开“大格局”、讲活“大道理”、激发“大能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虽多,但却鲜有“课与人”的整合。教师发展应建构“课本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大本营,以教学评价为指挥棒,以教学研训为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课品”、“课能”、“课质”、“课感”,建构“课本位”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脐带”。任何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其根本目的都是促使教师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众多,有琢磨一堂好课的“磨课成人”,也有修炼一身素养的“砺人修为”,却少有“课与人”的整合。我们应抓住课堂做大文章,抓住评价这根指挥棒,抓住研训这部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四课”——“课品”、“课能”、“课质”、“课感”能力,从而以“课本位”建构教师全员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宋祺  刘学伟 《河南教育》2023,(12):33-34
“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本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大思政课”顶层设计,形成三级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新机制,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概念内涵,阐述“大思政课”之“大”的多重维度,从而更深刻理解“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形态和新路径。新时代“大思政课”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发展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大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进路,着力对标“六个要”、对表“新时代”、对接“新渠道”,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概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等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方面剖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深层动因。文章指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整体规划,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助力“四史”教育,提升“概论”课教师“四史”教育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方法。不断调整。更有甚者,某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曾经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据说。理论依据就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和“好课是磨出来的”。难道。磨课的内涵只有这些?难道。磨课的方法如此简单?我们有必要厘清“磨”与“修改”的区别。求得“磨课”的基本方法,更需要在学习名师磨课艺术基础上,获得磨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群课是指呈结构化的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单课构成的整体。单课作为构成群课的基本单元,也是群文阅读课。建构群课的路径之一,便是由复合型议题的单课走向独立型议题的群课。本文通过建构六个共同指向复合型议题“中和之美”的独立型议题——“什么是中和”“中和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体现”“如何致中和”“中和之美,美在何处”“东西方中和思想的异同”及“中和思想之我见”——设计群课,呈现该组群课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7.
黄建 《河南教育》2023,(1):44-45
“大思政课”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建好“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是理解“大思政课”的四个层面。建设“大思政课”,“大师资”是关键。创新教研活动载体、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通过团队学习提升综合能力,是构建“大师资”体系、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跨界性、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岗课赛证”融合课程的开发逻辑、组织逻辑和运行逻辑。“岗课赛证”融合中,“岗课”融合是主线,“证”是“岗课”融合的评价反馈机制,“赛”是“岗课”融合的激励反馈机制。“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以行业企业调研为逻辑起点,通过“调归梳、增转删”并参照“证”“赛”标准,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可依据不同情形分别纳入第一,第二课堂。条件变化后可以相互转换,形成基于第一,第二课堂动态转换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模式。避免融合过程对现有教学秩序产生“刚性冲击”,使“岗课赛证”融合课程实施更加方便、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松林 《新疆教育》2012,(20):157-157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复习课最难上”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能否上好复习课,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