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不同于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作者所顶礼膜拜的并非完美崇高的革命人物形象,而是高粱地所滋养的鲜活生命小说通篇充满了对生命张力的礼赞,充满了对生命激情的呼唤,更接近人性本质的律动,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由作者引导着跪拜了祖先.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如何在不塑造完美人物形象的情况下,带领读者跪拜这些并不十全十美的祖先,激发对"生命力"强烈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2.
高圆圆 《百科知识》2021,(21):27-29
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虽然背景设置在二战后的日本长崎,但小说并未花过多笔墨描述历史事实,而是通过主人公悦子矛盾且断断续续的记忆向读者展示了二战后长崎人民的生活与心绪.无论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还是小说主题,都充满了"物之哀";正如知"物之哀"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小说给读者平静且模糊之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直接描述人物坎坷崎岖的命运,没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悲伤凄婉之美.  相似文献   

3.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时代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以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这几个文学史上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例从三个方面浅谈小说中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持米切尔笔下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角色。作者通过描写她的生命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她的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本论文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斯佳丽的性格特征:即她的性格中的闪光点和性格中的不足,使斯佳丽这样一个鲜明、生动、复杂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读者对斯佳丽这个人物性格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冷勇  余强 《今日科苑》2007,(2):84-84
作者以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认真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罗强 《知识窗》2013,(1):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郑少敏 《知识窗》2013,(3):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张力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种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理性与本能的冲突,束缚与自由的矛盾,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苔蕾丝显得尤为独特。在人性的撕裂中,苔蕾丝形象暗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元的价值指向。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张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情节,就是作者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主题是否鲜明,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的重要保证。在小说情节的鉴赏中,如果  相似文献   

10.
彭欢 《科教文汇》2011,(16):77-78
"张力"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种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理性与本能的冲突,束缚与自由的矛盾,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苔蕾丝显得尤为独特。在人性的撕裂中,苔蕾丝形象暗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元的价值指向。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张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师莹 《科教文汇》2008,(19):247-247
用关联理论分析文学语篇,其关联性一方面指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断趋同。另一方面也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折射出的主旨主题。本文主要从小说《好人难寻》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小说所建构的无效交际,并指出失败的根源在于话语交际者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缺乏关联性。对于“以恶抱恶”的思想,笔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赏析是小说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人物形象体现了某一类型的人物特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主题,折射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形态。作者在结合学生的现时小说鉴赏水平、遵循阅读认知规律、秉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三重思考下,着重用借助描写技巧析人物、联系社会背景懂人物、个性化探究评人物这"三块砖"帮学生搭建起人物鉴赏之桥,引领学生得以信步闲赏书中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14.
唐媛 《科教文汇》2009,(12):226-227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武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15.
徐青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9):215-215,392
《边城》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的小说,它所描绘的故事是现实的,更是理想的,是现实与“梦”的结合。沈从文是想通过田园牧歌的情调,表现人们道德和人性的完美。本文试着探析《边城》的艺术特色,挖掘《边城》创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运用女权理论分析福尔斯的自然主义倾向和女权思想在小说女性人物身上的反映,详细讨论了约翰.福尔斯作为自然主义者拒绝接受传统女性视角的独特艺术魅力,向读者介绍了天资聪慧赋予想象力的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并分析了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如何多方位多视角地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生活价值观念的.通过本文作者的视角读者可以对约翰.福尔斯的独特的女性观点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江琼 《科教文汇》2008,(27):220-22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贯中西、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旧诗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尤以小说成就最为突出。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大都留有作者自我的影子,同时又是具有较多社会内涵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有着特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郁达夫小说成为五四文坛的另类亮点而独具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花娟 《科教文汇》2009,(35):254-255
《无期徒刑》是澳洲作家克拉克的一部流犯小说。作者通过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流放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展现了一个善恶奖惩倒置的世界。本文将从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其精妙的反衬手法及其所产生的别具匠心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游章熙 《科技风》2011,(15):224
《聊斋志异》中刻画了大量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与作者本人最接近,甚至可以称为"作者本人化身"的一类便是书生的形象。蒲松龄的经历究竟给了小说中"书生"形象怎样的影响,书生形象又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书生的形象又隐射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阶级怎样的精神状态和现实困境,在这里,通过对《阿宝》、《褚生》、《武孝廉》和《丑狐》等篇目中书生形象的解读,对以上问题做一粗浅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对于小说的教学就要把握对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