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澍德,这位喝松花江水长大的作家,从一九三九年起至一九七○年逝世,除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年回家乡外,一直生活、工作在云南。他熟悉并热爱云南,视云南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解放后他的小说创作,几乎全部取材于云南农村,写景状物,极富云南地方色彩;叙事记人,尤具云南风土人情。早在一九三五年,刘澍德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见写作历史很长。但解放前他只是业余创作,作品不多,影响不大;解放后他才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专  相似文献   

2.
朱总司令是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老一辈革命家。他老人家早年不辞跋涉,千里迢迢,从四川步行到了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诸役。他老人家早年在云南革命活动的英雄业绩,深刻地铭记在云南人民的心里。由于我父亲李根源(别号印泉》的关系,自1938年至1965年,我荣幸地多次见到朱总司令。现就记忆所及,把多次会见朱总司令的幸福情景,简单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晚明浙江乌程人闵洪学于天启二年至六年出任云南巡抚.其间,他成功地镇压了滇东北各族人民起义.与此同时,他又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和倾力甚多,在铸钱、兴学、赈灾诸方面多有建树,政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叶剑英元帅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917年夏,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在这期间,他勤学苦练,成绩优良,除学好炮兵课程外,还练就一手精湛的劈刀技术。  相似文献   

5.
1992年逝世的梅绍农,二十年代在云南创办文学刊物《云波》,影响很大。他的新诗受到郭沫若的称赞,旧体诗词受到袁嘉毂的称赞,马于华称他是“云南近代诗魁”。本文分析了梅诗的特色和独创性,肯定了他在云南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立道二题     
云南,在元代得到划时代的发展。元初,大批外来官员对云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张立道就是较为显著的一位。本文讨论他在为官中的两个问题:一、他在云南为官时期对云南的贡献;二、他三次出使安南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内地大批的学者、艺术家、学生来到西南边陲之地——云南,边地云南也由此为这些"外来者"所关注。对于在西南联大学习、工作了七年的"外来者"鹿桥而言,云南的山水、气候、风俗等等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他的小说《未央歌》中常常不吝笔墨地描写、展现云南独特而绚丽的自然、人文景观。而《未央歌》中所呈现的边地云南是诗意的、浪漫的,本身具有青年文化的内在特质,虽然作家对边地充满兴趣,但相对于中原、中原正统文化,边地却依然是一个"他者"。这使得鹿桥笔下的"云南"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云南"既相似又多独树一帜之处,体现出创作者特有的文化心态与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8.
河合绢吉是晚清受云南地方政府雇佣赴昆明的日本教习之一,他于1906年2月至1907年12月在昆明任教近两年,著有主要介绍昆明,并提及云南全省的著作《昆明》。结束在滇的任期返日后,河合绢吉在多所中学任校长,并著有诸多关于汉文学的著作。虽然河合绢吉是一个早已被遗忘的小人物,但他的经历却是云南教育近代化历程的一个鲜明缩影。  相似文献   

9.
<正>两篇选入教材的课文《走月亮》《大青树下的小学》成了全国小学生了解云南、认识云南的窗口。它们的作者就是云南本土儿重文学作家吴然。数十年来,吴然一直用自己的笔描绘着云南的方方面面。本期,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一起走进云南的独龙江。从农村娃成长为作家1946年,吴然出生于云南宣威龙沿村。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下地干活,放牛、割草、砍柴,甚至下煤窑。不过备尝生活艰辛的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吴然小传》中,他写道:“我童年的乐趣之一,就是晚上在火塘边,闻着烤茶罐里散出的茶香和草烟的呛味,听大人们‘摆古’,讲神神怪怪离离奇奇的故事;或者在摇闪的油灯下,由四叔督促着握管临帖,把长辈的希冀一笔一画地写在纸上。”  相似文献   

10.
中波 《下一代》2011,(11):19-19
著名作家艾芜的青年时代,十分困苦。1925年,他离家漂泊,为了生存,给人家做杂役,艰难谋生。他由四川到云南,又由云南到缅甸,不管到哪里,一路上他都带着书、纸、笔和一个用细麻绳系着瓶颈的墨水瓶。在小客店的油灯下,在树荫覆盖着的山坡上,他随遇而安,一坐下来,就把小纸本放在膝头上抒写些见闻和断想,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历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而西平候沐英则是这个时期治理云南的杰出人物,对他治理云南十年的政策和措施作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国翰(1787-1832年),云南云州(今云南云县)人。他是嘉庆、道光年间云南文坛上著名的“五华五子”之一。其诗文内容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诗风平实之中有峻峭,情景合一,文笔清新、自然,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以"私交"的方式对抗战时期的云南文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与云南文学青年交往,相关访问记和话剧观后感对云南抗战剧运起到了鼓励作用;他以书信的方式对战时云南文学青年提供独特的文学教育;他对云南回族作家白平阶的扶植与作品推介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抗战时期云南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杨慎,明代正德六年状元,因嘉靖三年“议大礼”事件,被谪戍到云南永昌卫①,三十五年未能获赎,最后客死他乡。杨慎在滇三十多年,其足迹遍布滇、川、黔三省,特别是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他对这一地区的思想感情和地理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量成,云南后理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一生的主要功绩是维护云南的统一,平定三十七部叛逆。改便在他远离权力中以后,仍以他的人格为凝聚力,为云南的稳定起着极大的作用。他是楚雄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6.
李广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九个春秋了,李先生的前半生是在山东度过的,抗战爆发以后,他辗转来到云南,194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与闻一多、朱自清先生过从密切,从此他便和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一生,除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散文。先生写过小说、写过诗,但就其主要成就来说  相似文献   

17.
朱德的革命生涯始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传统美德在民间广为传颂,特别是他艰苦奋斗,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精神,是云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雷平阳,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土城乡欧家营,现供职于昆明市文联,出版作品集《风中的群山》《普洱茶记》《我的云南血统》《像袋鼠一样奔跑》等。获2006年第5届华语文学传媒诗歌大奖。这里选择他的《小学校》和《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周保中,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白族人。他的大部分人生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中国的革命和民族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白子将军"。云南和平解放后,周保中实际主持着云南省日常事务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而身兼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职务的周保中,他对云南民族事务的认识主要体现他在1951年2月2日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的讲话上。  相似文献   

20.
周保中,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白族人。他的大部分人生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中国的革命和民族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白子将军"。云南和平解放后,周保中实际主持着云南省日常事务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而身兼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职务的周保中,他对云南民族事务的认识主要体现于他在1951年2月2日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的讲话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