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一个活的、有适应性和使用性的复习教学方案,除靠教师自身的印象经验外,更要靠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三论”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设计的范畴和指导思想。“三论”的指导意义“三论”,即指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及相互有关的发展中的科学群。“三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世界科学的图象,而且改变了人类科学思维的方式。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可以通过三论的应用,以更新观点启发思想、借鉴方法。首先,毕业总复习,是一个有强烈目的指向性的复杂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这一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人们通称为“三论”或“横断科学”。“三论”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素材。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应该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践源于对自身合理性的认识论反思,是科学内在秩序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符合科学实践的认识论逻辑,并在科学与生活交织的文化场域中指向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然而,对世界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假设衍生出内涵迥异的认识论范式,致使科学教育形成差异性的发展路径和异化形态,表现为“机械—还原”论造成科学教育的无人危机,“形式—符合”论形成科学教育的真理强权,“有机—连贯”论导致科学教育生命观的泛化,“语境—实践”论易使科学教育陷入多元化的虚无。实际上,科学产生于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充盈着人性价值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性文化”。文化场域中科学教育的价值规律和实现机制遵循人之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路径上,以彰显人的文化生命价值为导向确立教育目标,融合科学文化的“真、善、美”选择教育内容,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开展教育实践,基于科学文化自觉施以教育评价。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文化之人的塑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都是一门新型的高度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三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为管理科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又促进“三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突变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相对应而被称为“老三论”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新科学,则当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发展的结果。、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控制论是关于在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信息论则是关于研究各种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贮存和使用的科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著的《论系统工程》、《工程控制论》等,推广应用于军事运筹、社会经济、社会法制、农业生态、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和美学等领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有着不可依估的重要作用。大量事实表明:“三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当代教育改革有着要的指导意义。当代教育改革不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指导,还需有反映社会发展特点要求的一般科学——“三论”作为中间层次来具体的剖析、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现时代的新发展。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三论”,是指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地位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论”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经论”。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和前瞻性思考.形成了统筹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三论”教育观。坚持差异论,正确把握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面对差异;坚持博弈论,推进教育健康发展;坚持均衡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世界性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冲击着所有的传统堡垒。教育被许多国家视为第一战略产业,革新教育、探索21世纪未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前联邦德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教育学会会长H.布兰凯尔兹说,今天,对于教学论的研究的关注如此之高涨,建立“教学的科学”的要求如此强烈,是迄今为止教育史上未曾有过的。这是教学论的世界新趋势。[1]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正在兴起和形成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国际教育学术界,学科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9.
战后,世界性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冲击着所有的传统堡垒.教育被许多国家视为第一战略产业,革新教育、探索21世纪未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前联邦德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教育学会会长H·布兰凯尔兹说,今天,对于教学论的研究的关注如此之高涨,建立“教学的科学”的要求如此之强烈,是迄今为止教育史上未曾有过的.这是教学论的世界新趋势.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正在兴起和形成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在国际教育学术界,学科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是肯定无疑的.本文就学科教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再到“科创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分别作为独立主体得以被关注同时又相互融合于教育的过程。但科创教育尚处于初探期,人们对工程、工程科学、工程教育、工程师等还存在认识盲区和误区。工程哲学确立了工程本体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和联系,为透视科创教育、明确工程教育对于科创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供了理论视角。工程哲学视域下,工程教育打开“人工世界”的大门,让科创教育回归生活;工程教育有机整合科学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教育丰富科创教育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工程教育为科创教育提供方法和策略。当前青少年科创教育存在中小学工程教育缺位、高等工程教育错位、大中小学工程教育断层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为引擎驱动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可实施三个策略:针对中小学,以“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工程教育普及;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以“回归工程”为要义,还原工程教育本真;针对大中小学工程教育衔接,以大学为龙头,强化工程教育辐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八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在不够四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和“信息论”、“系统论”并驾齐驱,被合称为“三论”的新理论,迅猛地发展。由于这“三论”研究的对象既不同于哲学,又不同于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共同相似性作为研究的基础,所以成为一门研究各种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综合性横向科学,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生物、通讯、人工智能、社会、经济、教育、军事等几乎一切领域上,并取得辉煌的成果。控制论教育学,就是一门将控制论基本原理应用到教育科学领域的新兴边缘科学。传统的教育学,早已形成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专门与系统的研究,始自近代,二次大战之后得到广泛发展。就发展逻辑来看,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已见有三种:“唯正向功能论”、“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及“负向功能论”。本文试图从方法论反思的角度,理清教育社会功能理论的发展逻辑,阐明体现这一逻辑的一些代表性理论的贡献与缺陷,从而为寻觅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的新的生长点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思潮发轫于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生物学人本主义的补充,发展成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观的批判与抗争。人本主义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对西方乃至世界多国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人本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缺陷,引发了诸多教育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治理国家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保障论:“政治明与依法治国”。他把发展问题作为时代根本主题的第一要义来研究.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和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诠释.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7.
当代发展观念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观念作为发展理论和发展科学的前提和核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第一阶段是从发展的客体论到发展的主体论,即从把发展归于人之外“物”的发展,以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为尺度转向以人本身的现代化为发展动力和根本标准的发展观;第二阶段是主客体相关论,其理论有“中心—边缘”理论或依附论以及佩鲁的发展主体、文化价值和世界交往的整体结构论;第三阶段是从消极的多极主体交往论所造成的“文明冲突”转向多极主体模式所体现的全球化发展理论,并展示了跨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陶先生毕生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于世界风气之先,敏于探求,勇于实践,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并在国民党政府高压之下,历尽艰辛,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系统科学包括控制论(Control Theory)、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和系统论(System Theory),简称为“三论”,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之间许多现象的联系及其一致性,从而更具体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利用系统科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教育教学这一系统,并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与发展问题探讨的断想——与叶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叶澜同志的长文《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颇受教益。掩卷细思之后,我谈点自己不同的看法,与叶澜同志商榷。第一,关于方法论问题。“三因素论”的因素分析方法是否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三因素论”并没有违背这一原理,它承认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制约作用,认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在此基础上,“三因素论”认为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叶文认为,“三因素论”的因素分析是静态的、孤立的、片面的、绝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