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9月,我们得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家书的线索,有幸在包惠僧的侄外孙熊渭川家里,征集到了包惠僧写给侄儿及侄外孙的家书共88封。这些家书,年代最早的一封是1955年10月18日写给侄儿包春芳的,最后一封是1972年1月4日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其中大部分家书是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这些家书,除10封是用钢笔书写的,其他78封全部是用毛笔书写的。这些家书,时间前后跨越18年,(听熊渭川说远不止这些家书,遗失不少,他也感到很遗憾)。  相似文献   

2.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从1919年5月4日起,历时56天。湖北在“五四”运动中与全国相呼应,产生了刘仁静、闻一多、包惠僧、恽代英、林育南、董必武、陈潭秋、施洋等一批革命先驱,代表着湖北人民的觉醒和崛起。  相似文献   

3.
档宣 《陕西档案》2002,(5):4-8,11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十二人: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召开.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正1901年,徐会之出生在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的家庭。徐会之年幼时,聪颖过人,闻名乡里,《三字经》、《千字文》等能倒背如流,被誉为神童。在私塾,他年纪虽小,但记忆力最好,读书时不太喜欢斟字酌句,注重领会要旨。稍长进入黄州高等小学和中学堂。徐会之在湖北甲种工业学校和中法专科学校学习时,结识了董必武、包惠僧、马念一等一批早期共产党人。徐会之23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  相似文献   

7.
吕春 《档案时空》2015,(5):45-47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一大”会议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各地党组织派了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名代表参加会议.就在会议即将闭幕时,国际代表马林先生突然宣布散会,之后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召开“一大”会议.“一大”会议为何选择两个会址?让我们走进当年的历史,一起去探索其中的惊险故事.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6月7日证实,只在加勒比海地区出没的加勒比僧海豹已灭绝,成为第一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海豹。生物学家警告,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也可能面临相似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道观琐记     
小引 现在人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一点儿不假,不过若说古时名山僧占多,却未必然,魏晋隋唐时代道士占的名山并不少,或许反过来也可以说不少山是  相似文献   

10.
<正>稠禅师(480—560),北齐邺人,年幼时就削发成为沙弥,一心修道,是一位精通佛学、学识渊博、武技超群的得道高僧,是嵩山少林寺建立后第一位武僧,也是少林武术的创始者。因为少林寺众僧常年参禅静坐,活动较少,久而久之身体就变得逐渐虚弱消瘦、精神疲倦,重则卧床不起等,一方面在他的感应和倡导下,少林寺众僧逐渐形成了练  相似文献   

11.
李叔同在音乐、美术、戏剧、诗词、金石篆刻诸艺术领域均具有非凡的造诣,并为中国近现代文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如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吴梦非、曹聚仁这样的艺界巨擘,厥功甚伟。多少年来,又因为他后来的出家为僧,曾引起许多人士的崇奉、敬仰、关注和兴趣,但也正因为他后来的入山剃染,多少年来被斥为消极、悲观、厌世……又几近湮没无闻,使得许多年轻人只知《送别》歌词之优美动听,情意之真切感人和意境之凄惶惆怅,却不知李叔同——弘一法师其人其事之可感可敬,也不知道他对中国文化作出的巨大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陇西,举旗于太原,建都于长安。可山西省运城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的李怀俊先生2006年却发表高论——唐高祖李渊是河津僧楼李家堡李氏始迁祖。2009年9月,李怀俊又将他的论点发展到极致,连李家堡所在的僧楼镇也成了“大唐发祥重镇”,并主编出版了《大唐发祥重镇——僧楼》一书。  相似文献   

13.
彭程 《历史档案》2019,(2):47-53
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近代中国影响甚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中国近代佛教的革新影响很大,如中国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佛学教育学校——湖南僧立师范学堂就是在日僧水野梅晓的帮助下创办的;其二,对中国近代国家转型影响很大,比如浙江三十五寺归属日本东本愿寺事件直接影响清末"庙产兴学"的政策,改变了全国新式学堂的开办方式;其三,日僧在华传教往往与日本对外扩张密切相关,到后期甚至完全沦为文化侵略的一环,如掠夺中国文物的大谷探险队。而部分日僧甚至成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如甲午战争中的随军僧。因此,研究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研究近代中国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中有清末日僧在华传教的政府公函数件。这批公函的特点有三:其一主体众多,中国政府方面包括省洋务总局、兵备道、知府、知县等各政府层级,而日本方面则主要是驻华各地领事;其二是内容丰富,其内容涉及日僧在华传教的许可(尤其是对条约解释之争)、基本情况、中国佛寺和僧侣以及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中国人假冒日僧传教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三,日本政府内部公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的内涵。这批公函除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之外,一般都有中文和日文两个版本,这样就避免了翻译上的错误。即便是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也是用"汉文"书写,因此翻译时并无窒碍。本组史料选取了中文版,剔除大陆和台湾所藏的相关档案之后,按照分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相似文献   

14.
采访完汤传钧,我忽然想起蜀国边境上的那两个和尚: 贫僧对富僧说:我想到南海去。富僧问:凭什么去?贫僧答:一瓶一钵。富僧不以为然:我数年来欲买舟南下,仍未成行,你的条件更靠不住。一年之后,贫僧从南海返回,富僧面露愧色。这个人们熟悉的古老故事,揭示了关于成功的必然因素。简单地从外部条件推测,成功的当然应该是富僧。除了几分执著,贫僧缺少太多的东西,诸如远足所需的轻舟、足食、巨资,然而实现愿望的却恰恰是他。成功的运算公式,有时并不符合基  相似文献   

15.
戒“心动”     
南禅创始人慧能云游至南海法性寺。一日,寺内众僧听印宗法师讲经,忽然一阵轻风掠过,佛前的刹幡晃动不已。一僧说:“幡在动”;另一僧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二人争辩不休。慧能一旁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微语轻声,众僧如醍醐灌顶皆有所悟。和尚们悟的自然  相似文献   

16.
星神画像是六朝隋唐时代中国画家笔下的时髦题材之一。这些画像的来源、意蕴以及社会功能,以往很少被注意,而实际上它们是古代中国与域外天学交流的一大关节。 佛教在六朝时已盛行于南北各国,但它对于中土绘画题材的影响尚极微弱。传世及有著录的六朝绘画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传统题材——只有为佛寺所绘壁画不在此例。在当时画家中,有萧梁之张僧繇与刘宋之陆探微,二人名声甚大,却专以佛教题材的绘画名世。其中张僧繇更是几乎以佛画为专业,《宣和画谱》卷一云: 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 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 今御府所藏十有六:……。  相似文献   

17.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女儿。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口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封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们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让你们在…  相似文献   

19.
彭璟  谌种华 《兰台世界》2014,(7):106-107
"俗讲"是承袭僧人讲经而慢慢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讲经形式,不仅遵循着讲经的正式规范,而且通常是由法师、讲解僧共同讲合作组成。在唐时,"俗讲"文化不仅在民间,在宫廷也极为盛行。  相似文献   

20.
冯相磊 《兰台世界》2016,(3):133-136
公元七世纪,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天竺和南海诸国十分盛行,并在中土求法僧的努力下而传播到中土。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诸多中土求法僧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有关系:有些求法僧主动学习了此律典,有些则试图将之翻译并弘传于中土。这为研究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唐初传入中土时的历史状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