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菡 《科教文汇》2014,(25):117-118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明智 《科教文汇》2012,(23):74-74,79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崭新的人物形象,精心设置了"算账"的重要主题,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相似文献   

4.
万丽 《知识窗》2011,(8X):50-51
荒岛文学的形成与英伦三岛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紧密相关,荒岛文学也是英国这个岛屿国家的传统文学体裁。《鲁滨逊漂流记》是享有"小说之父"赞誉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作品。本文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因素,透视18世纪英国荒岛文学的现实主义元素对整个时代思想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后殖民批判为视角,结合18世纪英国现状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分析鲁滨逊身上殖民主义的特征表现,总结出资产阶级种种外衣掩盖下的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探寻、征服、扩张和统治。揭示出了殖民者的一切话语实质--就是为了论证和确保其殖民统治的合法性。提醒国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传承自己的文化,也才能弘扬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沈祖芬翻译的《绝岛漂流记》是鲁滨逊冒险故事最早的中译本。沈译本是两万多字的缩译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还有添增和修改。在晚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期待深刻地影响翻译的选择。沈祖芬带着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危难需以西方为楷模的先在结构,调和中国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视野,将鲁滨逊从原著的虔诚的对上帝顺服的清教徒、冷漠的个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塑造为勇敢无畏者、重孝爱亲者、仁义友爱者。  相似文献   

7.
爱的难题     
近期在美国上映的《A.I》(中译名《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最新大作,是一部带有“小木偶匹诺曹”色彩的科幻电影。12岁的奥斯蒙特饰演一个有着人类一样情感,渴望爱的机器人小男孩“大卫”,而贾德·劳则演一个专门满足女性生活需要的机器人舞男。与科幻名片《终结者》中反映人类如何面对与人为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同,斯皮尔伯格欲藉此片探讨:未来的科技一旦制造出不但具有人类一样的智慧,而且还具有人类一样的感情的机器人,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中介绍,鲁滨逊被困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28年后才获救。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会"游走"的岛呢?岛屿的形成,要么是在入海口,由于江河长期的冲刷,泥沙淤积,慢慢筑成了海边小岛;要么在海底的地壳运动中,地震、火山等"造"出小岛来。这些岛,都是被海水包围着,在大海里固定不动的。然而,金丝猴从黑海回来以后,向伙伴们讲了一件稀奇事:坐着小岛能看大海。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哈代在《苔丝》中不仅揭示了维多利亚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阶级所面临的悲惨命运,也传达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人类要尊重自然;人类要学会和自然的各种要素和谐相处,尤其要学会尊重、关爱动物;自然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之处,更能够给陷入困境中的人类提供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0.
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芳 《科教文汇》2008,(19):235-235
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人不仅是要活着,而且是要活的有价值。而死亡造就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失落,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更有价值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思考。海明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死亡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就要让自己的生命与整个人类的生命联系起来,让个体的生命在整个人类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1.
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与能工巧匠的智慧劳动密不可分。能工巧匠们不仅工艺技术高超,而且极具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他们是每一个时代技术进步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为了人类的美好前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在世时几乎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回报,但作为早已习惯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而且历史越久远,二者的交叉部分越多,甚至合二为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精品,而且还广泛地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民风、民俗及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状况等珍贵史料;《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以记述春秋战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为主,但谁又能否认那一篇篇短小精悍、极富内涵的文章所蕴含的高超的文学性、艺术性呢;至于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历史与文学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本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达到地球历史上巨大灾变的规模。上世纪末,人类终于从一味要“征服自然”的想象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只有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社会的发展才能持续,而这正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当代的地球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从《里约宣言》到《京都协定》,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已经提高到国际共同关注的战略高度。然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美国一位霸气的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了一次现实版的荒岛探险. 这名霸气的爸爸名叫弗莱克,他的两个儿子坦纳和达尔林今年分别为15岁和13岁.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被《鲁滨逊漂流记》深深地吸引住了.强烈的好奇心让这两个小家伙跃跃欲试,期待着也能来一次真正的探险.看着两个健壮的小家伙,弗莱克向孩子们许诺,等他们长到像自己一般高时,就带他们去荒岛探险.  相似文献   

16.
安妮&#183;迪拉德在《汀克溪的朝圣者》一书中探讨人类心灵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讨论的是迪拉德如何在人类与自然的不断互动中寻求自觉。  相似文献   

17.
人类有史以来,就几乎一直与战争相伴。而除了史书以外,兵书就是战争与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了,无数凝聚了数千年人类拼搏厮杀过程中闪现智慧与谋略的兵书,不仅在指导战争胜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外的古代军事著作主要以军事史著作为代表,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4世纪最为繁荣。那时,古希腊、古罗马诸国在多年频繁、大规模的内外战争中,孕育出了许多有较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著作。古希腊的军事著作多属历史类作品。如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利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近二十年地学和地学教育的变革 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态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直接为国家安全和海上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两次全球信息产业的革命,物联网被预言为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跨产业、跨领域技术和业务融合成为现实,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本地产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注入智慧动力,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也为人类重新融入自然、应对各种地质灾害、各种自然挑战提供保障,这些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的长期生存、延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华 《知识窗》2011,(3X):4-5
<正>在追求时尚、追寻潮流、个性张扬的信息化社会,语文课做到生动并不难,但若能让学生心动,真的很难。因为情感不是轻易可以做出来、演出来的,它是内心充盈时的自然外溢。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