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质量学科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以服务需求为着力点、以内涵建设为增长点、以交叉发展为突破点、以融合布局为支撑点、以追求卓越为制高点的内涵特征。高校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做好学科调整、推动学科融合建设高质量学科体系,以高质量学科体系促进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学研究的努力方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旨趣所在。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教育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教育学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建构系统化的教育学学说;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丰富发展教育科学分支学科,实现教育学研究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学校发展质量的不平衡、评价的功利性价值倾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健全、综合改革制度体系不完善。为此,应着力优化政策、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校际合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进学校公平发展;以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机制构建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确立了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把握这一遵循,应在正确认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基础上,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生福祉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价值意蕴,瞄准目标、立足实际...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党和国家将国计与民生全面统一起来,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战略发展新内涵新高度。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将更加坚定推进教育民生建设,开创教育民生工作新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视域、格局与感召下的新时代教育民生建设,有着新的内涵与要求,重点体现在要继续高举教育先手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握好教育主要矛盾以及秉持科学思维方式让教育民生政策举措更精准有效地落地。  相似文献   

6.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步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功能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助力。与会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应深刻认识教育强国核心要义,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理解教育强国时代特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使命方向,助力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核心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榜样教育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范本,以正面刺激为主,旨在培育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高质量榜样教育体系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传统榜样教育在网络媒体中逐渐脱离现实场域,转换到“虚实结合”的教育空间中,在选树、宣传和效仿榜样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本利益扭曲传统价值生态、信息滥觞僭越传统道德体系、感官餍足冲击中华传统美德的时空境遇。基于榜样“共情—模仿—追随”的生成机制,构建“选树、宣传、效仿和维系”榜样的教育体系,在榜样范本中抽离榜样“人格”,引导效仿者对榜样的人格追随,能够规避榜样变质带来的信念崩塌风险,促进高质量榜样教育体系的构建,助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跃升。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保障,职前教师教育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为思想基础并积极寻求改革依据。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树立基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具有专业自主性的教师,把立德树人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完善综合发展导向的教育实习评价。基于“实习生期待”的视角,可以进一步明确实习目标、引导实习生开展教学研究、以合作方式促进实习生专业成长、改进教育实习评价等措施,以提高职前教师实习成效。  相似文献   

9.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规划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目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视角分析德国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可以发现其有六大基本面向:优质,指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公平、均衡与协调,指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国际化,指从科研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跨国教育和国际流动等方面提升德国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善治,指完善教育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参与、科学、规范的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机制。这六大政策面向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展现出一种德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模式。该模式具有重视制度化、协同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既要服务于人的现代性成长,也要支撑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需要。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主线。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围绕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也要主动应对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战略转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区域基础教育要坚持“公平”与“优质”并重的价值导向,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基本主线,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支撑,以科学有效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牵引,以激活教育治理体系活力为保障,以教育数字化赋能为动力引擎,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教育资源充足、教育质量优良、育人成效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基本方向。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全面素养提升阶段;始终关注教育公平,公共教育服务迈入均等化阶段;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公民并举的办学格局。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中上水平、人民教育获得感逐步增强,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即制度上,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方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动力;价值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公平与优异并存体系;方法上,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设教育法制保障的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导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基础教育改革进入高质量体系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党对基础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要求通过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推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效能为关键,以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挑战与困境、策略与路径等研究证据出发,从本体、功能、政策和时代四个维度,可以发现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内部协调、外部协同、人民满意、优质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新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支撑、协同不足的挑战,表现为对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个体发展的支撑不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育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支撑有赖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其着力之处在于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即以学前与高中为着力点,建设衔接贯通的教育体系,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体系,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相互协同的体系,健全优先建设教师队伍的资源保障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回顾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要坚定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自信;同时又要认清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增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术自觉;在坚定战略自信和增强战术自觉的基础上,从加快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力军作用等方面,踔厉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行动自强。  相似文献   

17.
增进个体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目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根本标志即表现为人的个体发展获得了价值优先性。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个体高质量发展内容构成包括智力与体力充分统一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性的发展以及个体知情意和谐发展。为促进个体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置教育目标,推动教育分类发展与特色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以数字化赋能个体高质量发展,破除管理主义与技术至上的“五唯”评价导向,回归教学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前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培养路径的选择应积极回应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求。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出发,职前教师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学科德育的理解与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与探索以及持续发展的自觉与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全面兴盛的强国。它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文化发展、和谐的社会发展以及治理的现代化的强国。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构社会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它具体包括: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现代化需要的混合教育形态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数字化教育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现代化的民办教育体系;促进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上游体系,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从六个关键点发力:一是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提升培养培训体系的层次;二是注重协同创新,建立开放、协调、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三是加大对落后地区所需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四是确定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目标,通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把培养培训质量;五是建设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保证教师教育者的素质与投入;六是构建“互联网+”教师教育体系,以信息化助力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