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故事广播的节目内容、节目样态、受众群体以及新媒体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故事广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26~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影响力节目样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c这是一次产学研紧密联手共同举办的高端广播节目样态会议,来自中央电台以及13所全国知名大学的广播研究青年学者围绕广播节目样态及实践、广播生产规律研究及创新手段、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等相关议题进行广泛研讨,探寻广播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同新媒体逐渐相互融合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媒体时代。本文简要分析了推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希望为推动传统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广播新闻坚持精耕内容、服务民生,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并逐步形成了广播新闻的全媒体传播业态。其内容生产方式全面创新,表达文风贴近民生,传播渠道多元丰富,跨媒体合作及线上线下联动,成就了广播新闻发展的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需要树立媒介融合发展意识,探索自身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在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确保广播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环境,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传播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广播媒体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对此,广播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谋求创新发展之路,将新媒体和广播媒体有效融合,促进媒体传播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往,广播对突发事件的关注通常以直播特别报道为主。但在马航失联事件中,信息通常呈断续状碎片传播。且实质信息含量不大。如果一意孤行开辟大时段进行直播报道。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在这种状况下.结合自身与新媒体日益融合的趋势.广播找准了方向——以融媒的姿态构建全媒体信息聚合式处理中心;通过联想符号的软性植入树立自身的媒体品牌形象;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组织互动、设置议题,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积极暗示正能量;积极融合新生新媒体平台.通过样态创新催生信息产品的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8.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在表达方式上,用广播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9.
唐玮 《视听》2023,(8):146-148
基于南宁广播电视台“直播南宁”融媒体频道的实践探索,可总结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打破区域性限制,提升新媒体移动直播理念的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直播形式,打造舆论传播新范式;三是策划内容新颖,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是广播不变的课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介入使广播变成一个现代、新型和综合性的媒体。作为广播人,既要坚守张扬广播的传统,更要开疆拓土,为广播增添新的传播方式、接收方式,更多的节目样态、传播内容,从而实现广播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新媒体观察员"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目前,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论述,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中国之声官方资料中也尚未发布系统的介绍。作者以中国之声为例,对"新媒体观察员"业务工作的职能界定、内容样态、插播时段及风格特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8):34-39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媒体不仅遭遇新的媒介生态,也面临着媒介制度的更新。在这双重境遇下,广播媒体主动对接新媒体,向全媒体进军,拓展生存形态、融合传播形态、丰富产业形态。但因内容产制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全媒体发展,广播目前正面临内容产制的瓶颈。它的未来出路,不应是盲目的全媒体拓展,而在于发挥音频内容制作的优势,坚守补缺型生态位,通过本地化和服务性的内容生产,充分张大作为其核心价值的伴随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节目是广播媒体的主打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是广播新闻肩负的使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遭遇巨大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广播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融入新媒体,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在新闻的内容生产、呈现样态、节目架构、传播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王岚岚  钟新 《中国记者》2018,(2):119-122
媒体融合背景下,澳大利亚广播业适时调整,积极利用新媒体与各种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尽管澳大利亚广播业的转型尚在摸索之中,其媒体融合大格局尚未形成,但其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值得中国媒体借鉴:不放弃媒体主业,加强内容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加强技术研发与协作等。  相似文献   

15.
李文 《新闻实践》2014,(1):77-81
核心阅读:以传统广播和电视起家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过去十多年来不断尝试创新,开拓了各种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并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媒体传媒机构之一。BBC的全媒体发展之路,值得其他媒体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欢迎,这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也为了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就必须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去新的生机活力。为此,广播媒体要更加注重倾听受众反馈意见,要在创新中提高节目质量,还要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探索建设广播全媒体平台,从而实现良好的媒体融合发展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实践为例,从广播做强主业、做好内容、做大市场入笔,提出广播要善假于物,要多触角出击,与各种新媒体融合,走全媒体之路,在传媒竞争市场中抢先布局、抢占终端。  相似文献   

18.
广播媒体历来极具互动性和号召力,而公益内容因为能够引发受众共鸣和提升公信力,一直被很多广播媒体作为重要载体.那么,在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又该如何应对,打好公益牌呢?笔者结合自己所供职的广播节目,分享实战经验,与大家交流学习.《快乐出发》是音乐频率群河北音乐广播的早高峰节目,主打全媒体互动"资讯+网络+音乐"的节目样态,通过运营团队的精耕细作和迭代创新,节目在尼尔森全省车载收听数据中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双双位居全省所有广播节目第一名,在蜻蜓FM、企鹅FM等现象级网络平台在线收听人数稳居前列,在广大听众和网友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为例,广播媒体打好公益牌,可以借鉴做"有担当的广播""有情怀的广播""有活力的广播"几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对传统地方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地方报业如何在传统媒体领域与广播、电视等媒体竞争中扬长避短?在全媒体融合道路上不断实现新闻采集、发布等创新,以理念创新为引领推动全媒体深度融合,方能真正实现扬长克短。本文从佳报传媒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初步构建和全媒体领域中纵深拓展、中央厨房功能释放的新闻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结合参考文献,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条唯一出路中的创新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论述传统新闻媒体的全媒体市场化转型探析,主要是深化传统新闻媒体的体制,解决当前传统媒体的产权融合问题,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创新媒体的产业政策,实现全媒体发展,同时结合当前传统媒体的竞争情况,创新全媒体内容、传统新闻媒体应树立先进融合新闻理念、注重视频内容的开发,创新全媒体内容;拓展并延伸全媒体市场化产业链,建立全媒体整合数据库,整合媒体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新媒体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库,管理媒体客户的数据以及业务数据,实现传统新闻媒体的全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