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邹春生 《寻根》2014,(2):52-58
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原态而存在;服饰也是人们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它处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情趣,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也不能脱离艺术而存在。客家服饰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将充分反映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客家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客家耕读文化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山地丘陵的农耕自然环境是客家耕读文化产生的地理基础,质朴无华的民风是客家耕读文化形成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族群冲突中的“鲶鱼效应”是客家耕读文化的原动力。客家耕读文化主要是客家适应“住山不住坝”生存环境而形成的族群性的文化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安国楼 《寻根》2003,(6):122-129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  相似文献   

4.
四川客家问题的特殊性及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客家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殊性,与闽粤赣客家相比,表现为1.演进阶段不同;2.族群关系不同;3.文化表现形式不同;4.客家身份不同。四川客家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四川客家研究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四川客家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八十年代逐渐形成热潮,并于本世纪初达到高潮,总体来看,四川客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成果多为表象描述和动态报道。  相似文献   

5.
李尚宁 《寻根》2013,(6):50-56
自西晋以来,在闽粤赣交界地域形成了一支具有稳定族群语言特征,客属意识强烈,宗亲观念浓郁,勇于开拓进取,爱家爱国,崇文重教,尚节重义,生活习俗自成一体的汉民支系,人称客家人。客家人是在古代北方汉民族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或灾荒,举族南下的汉族。但就是这一群汉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始终保持着。  相似文献   

6.
1997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上杭县为“建筑之乡”称号。上杭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是名的客家祖居地之一。千百年来,上杭人以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山区人的勤劳勇敢,谱写了一曲曲客家建筑业的瑰丽乐章,留下了一座座客家建筑的艺术珍品。当你徜徉于杭川大地时,就仿佛置身在客家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尼西亚被誉为"世界人类学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2016年,印尼发行了新版全套7枚卢比纸币,展现了本国各地区、各族群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在世界钱币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非遗艺术风。印度尼西亚的民间舞蹈反映了印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资料显示,印尼有超过700个族群,每个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的舞蹈,共有超过3000种原创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在政府的支持和运作下,通过艺术  相似文献   

8.
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客家艺术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兴国山歌、石城灯彩。于都古文。宁都道情、赣州南北调。东河成、赣南采茶戏……等丰富的民间艺术,犹如一片烂漫的山花。赣南客家艺术是典型的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据传秦始皇为筑阿房宫,派民工在兴国上治的原始森林中砍伐上等木材,伐木工在密不见天日的山中,将胸中的积郁呐喊而出,即为兴国山歌。一人唱、众人和,一传十、十传百,历经千年百世,创造了对花、锁歌、磐歌、赞歌、检脚根、丢观音、啸褡链…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于文献文本,以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佛教度亡仪式的"香花佛事"舞蹈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揭示了"香花佛事"舞蹈在梅州客家族群体中的心灵慰藉、凝聚族群、孝道濡化和智慧传承等功能,以期对于客家民俗舞蹈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客家化的一种载体,永定客家土楼从其横空出世迄今已有千年以上的一历史了,而且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金金 《寻根》2020,(2):108-115
客家人迁移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寻求发展,与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有限,人们生活在内陆闭塞贫瘠的山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应运而生。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永章 《寻根》2004,(1):20-24
客家人是中原移民,在南徙过程中,饱受战乱与颠沛流离之苦,迁至被时人目为蛮荒之地的闽粤赣地区后,又需要在极其困难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基创业。因此,客家先人们眷恋故土,并教诫子孙“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要“敦宗睦族”、“追远慎终”,把中原文化作为联结族群  相似文献   

13.
定光古佛又称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同安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一名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客家地区最受崇拜的佛教俗神。对定光古佛的信仰,在闽西客家社会中长期延续。对定光古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闽西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闽西客家社会。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客家先民的几次南迁,把中原文化带到南方定居地,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吸收融汇,有的还经文人墨客和民间艺人的充实、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艺术。客家民间歌舞就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有的附着存在于不同艺术成份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如《打船灯》、《打狮》、《犁春牛》等;有的存在于宗教法事活动中,如《打花》、(碗花》、《打狮刀》、《踩九洲》《打莲池》之类;也有少数作为舞蹈单独存在的,如《大福鼓》、《大刀舞》、《狮舞》等8种。这些客家民间歌舞,有的是对劳动动作的模仿,有的是对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方言中"鸟"、"卵"二词,连袂指称自然界的禽蛇龟的卵和男性生殖器、睾丸等意义,"鸟"还有"交合"的意义。文章着重梳理了"鸟"的各项意义及其演变轨迹,并对其意义在客家方言中的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从中看出它们是各地客家广泛用来表示男性生殖意义的词语。文章还通过唐五代以来的文献考察,进一步揭示了客家方言词语"鸟"和"卵"蕴含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意义的渊源。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客家方言词语"鸟"和"卵"所负担的意义直接联系着男根崇拜和鸟崇拜的思想观念,是整个客家族群对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文化的现代呈现,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思想观念的遗留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冉竞华 《寻根》2015,(2):15-21
在南方少数族群中,哭嫁是婚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哭嫁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在女性群体中世代传承,记录了一个民族(族群)发展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哭嫁歌才有了艺术之外的研究价值。笔者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田野调查时,对土家婚俗过程中的哭嫁歌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对土家哭嫁歌的情感演变进行了梳理。从土家哭嫁歌的情感演变过程,可以看到一条土家族群的精神重建之路。本文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家宅土家族群社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人们从白族服饰的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去看这种民族文化现象,就能从中了解到它所包含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艺术信息.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6,(6)
正"定南客家宗祠"是赣南地区定南县客家人不可或缺的宗族文化传承载体。该载体提供了强化客家子孙追根溯源、缅怀先祖、激励子孙、勇于开拓的文化形式,是为后人供奉祖先的精神场所。定南客家历史文化与客家宗祠文化渊源定南县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山区县,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县,现辖7个乡镇,人口21万,99%为客家人。  相似文献   

19.
正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客家人远离中原故土,颠沛流离,一路跋涉往南方迁徙。在漫漫的迁徙路上,客家先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为了防御自保,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围屋必定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建筑。一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因客家故乡的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家学传承及丰富的驻外经历,他高度认同客家山歌与客家民俗文化,受此影响而提出"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等诗歌创作理论,在晚年时期提出了"杂歌谣"的设想;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在诗歌创作中借助客家山歌的形式,使用通俗化语言,创作出带有客家山歌风味、描绘客家民俗风情的诗篇,增厚诗作的文化内涵,使他的诗作成为具有新思想的真我之诗。黄遵宪源自于民间文学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写作、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后人评断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