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2.
书呆子忙     
陶行知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不要关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有人说,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抗战是大人的事。陶先生说,国将不保,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别说保国,只怕保命都成问题。他写诗道“:遍地发瘟,妈妈病倒在床。叫他倒口水,他说功课忙。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叫他买一服药,他说功课忙。等到妈妈死了,他说,妈,您告诉我,写讣告、写祭文,如何去…  相似文献   

3.
<正>星期天,吃完早饭,妈妈把我叫到身边说:“希希,你写的作文发表了,报社寄来30元稿费。这钱怎么花?”我爱吃糖果,我说:“买一盒巧克力吧。”妈妈说:“巧克力又香又甜,有营养。希希,要是不买巧克力呢?”我想了想说:“就买两本童话故事书。”妈妈说:“买书好啊!多读书,读好书,读书长知识,还能学做好孩子。希希,要是不买书呢?”  相似文献   

4.
AA制     
“趣事·我与书”是本刊新开辟的栏目,主要刊登小朋友在读书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好玩的故事,欢迎小朋友们积极踊跃投稿。我们班的李佳同学总有一些好看的课外读物,可我向他借,他就是不借。气得我向妈妈要钱,也想去买,妈妈怕影响我学习,没有答应我。过年的时候,我自己有了一点压岁钱,便决定自己一起买两本,好好气气李佳。当我把两本同样的书带到班级的时候,李佳真的有点儿受不了了,他说我能显,为此,我们吵了起来。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之后说:“李佳同学,你应该发扬友爱的精神,同学喜欢读书,这是好事,你应该多支持才对。”李佳…  相似文献   

5.
平常爸爸和妈妈整天叫我快去做语文作业,快去读书,都没一点儿时间让我玩。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去做,一大堆书等着我去读。我似乎生活在一个书和作业的世界,眼睛都看花了。我多么想制定几个节日呀!一个节日叫“快乐节”,我将把它定在6月4日。这一天将没有作业  相似文献   

6.
一、“聊聊天”对话:学读题师:(板书:“聊”)这是什么字?(生读)能组个词吗? 生:聊天。生:闲聊。师:什么旁? 生:耳朵旁。师:聊天的时候,要用耳朵听,在一起说说家常。现在就让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生:爸爸、妈妈会问我学习怎么样,叫我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猜想书的布局谋篇,然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不一样,他就认真地读下去。华罗庚的这种读书方法叫“猜读法”。用猜读法读书,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用“猜读法”读书,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看题目,猜内容。例如看到“爆竹和蜡烛”这个题目,就可以猜一猜: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可能是爆竹和蜡烛在比本领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很晚才会说话,直到过两生日的前一天才清清楚楚地叫了我一声“妈妈”,用别人的话来说这是“金口难开”。他话虽然说得很少,但事情懂得倒不少。每每我叫他做什么,他都能心领神会,这倒给我带来许多的安慰。  相似文献   

9.
书虫之家     
我们家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妹妹和我。因为我们全家有三个人都爱读书,所以爸爸称我们家为“书虫之家”。我的爸爸是一名小学教师,他不抽烟、不喝酒,惟一的爱好就是读书。爸爸读书有两个特点:一是读得勤。上班前、下班后,只要有时间,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晚上是爸爸读书的黄金时间,他很少看电视,吃罢晚  相似文献   

10.
翻看《谷园春草》,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今天,我没读书》,于是便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没有时间读书,却因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许多乐趣,对此我颇有同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爱学习的人都喜欢读书。关于读书,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很极端的说法了。我们确实不能“天天捧着古人的糟粕作书虫”,那样读书,只能叫瞎读。建议大家多看看生活这本书,从生活这本书中你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我以前算术很差,常常要在草稿纸上写半天才能算出来,还经…  相似文献   

11.
自学一篇文章方法很多,有“浏览法”、“设疑法”、“比较法”、“入境法”、“列表法”、“摘要法”、“五步读书法”、“十步读书法”等。读一篇文章也如同做别的事一样,一件事有一百样做法,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喜欢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并向学生介绍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爸爸是个很听妈妈话的人,所以我们叫他“棉花糖”。这个“棉花糖”可好了!爸爸这个“棉花糖”可是名不虚传的,每次妈妈叫他去收衣服、洗碗、拖地等事情,他总是不会拒绝,还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事。不过,这个“棉花糖”可大有来头,他是机关里的干部,工作总是很忙很辛苦,所以妈妈也只是偶尔“支使“”棉花糖”做些小事。这个“棉花糖”对我可好了,每当我考试考砸了也不会骂我,还会安慰我、鼓励我;每当我有事请求“棉花糖”帮我,他总是义不容辞。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买几本书“,棉花糖”就带我到新华书店买,乔司没有,他就带我到临平去买。临平总算…  相似文献   

13.
诚信妈妈     
星期五晚上,我看了一篇文章,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守信用,自己说出的话,要负责。妈妈检查完我的作业,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完以后,妈妈连声说:“这文章写得真好,做人一定要讲诚信。”我接着说:“妈妈,你总是说第二天要早起,跟我打羽毛球,可是,你每天都起得不早。”妈妈听了脸红了, 说:“从明天开始,我一定最早一个起床,跟你打  相似文献   

14.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例文琪琪□许佳敏琪琪,是小名,她的大名就叫朱舒琪,今年10岁。让人一见就难忘的是她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眼睛虽然不大,可很有精神。“你们做小姐妹吧。”看着琪琪和我一起玩得高兴的样子,妈妈说。“您以前也有小姐妹吗?”我问妈妈。“嗯。”妈妈笑笑说,“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姐妹一起玩得可开心啦,踢毽子、割草、画画……”是吗,我和琪琪一…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试试     
我突然发现说话无益,——说话不是一切。我正在和一位青年谈话,他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他想到河边走走,以避开开罗的喧闹和消除复习考试的疲劳。他对我说:“你给我什么忠告?”我说:“在什么事情上?”他说:“在任何问题上。”我说:“你以为我了解一切?”他说:“当然不,但你懂得比我多。”我说:“不错,我知道的比你多些,但你想叫我给你哪方面的忠告呢?”他说:“我在假期做些什么?”我说:“如果你工作,那就不是什么假期了。我要是像你,——我曾经像你,我就只读书。我读很多东西,慢慢地读,这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但我们并不懂得它。”我们讨论了好多问…  相似文献   

16.
读了《雨天的粮食》,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谈梁启超如何读李商隐那些难懂的无题诗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有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是不能以读“懂”读“不懂”来衡量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谜去猜,去找答案,而应该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做整体的把握,方能领略其美,得到精神的享受。这篇《雨天的粮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谜”,就…  相似文献   

17.
有个传说。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奥基尼斯.总喜欢坐在木桶里读书——这样能抗干扰。一次,他正在木桶里读书,路过这里的皇上问他:“老人家,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不料他居然连头都没抬,说:“请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相似文献   

18.
在爱人的推荐下,我读了《冠军母亲的诞生》这篇文章。初读匪夷所思,再读掩卷沉思,又读一声叹息、心底发酸。主要是文章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我真的不希望其他的妈妈也跑得这样快,因为这样的妈妈很辛苦”渗入了我的心灵,感动了我。问你:一位普通的山村妇女,参加全县长跑运动会(男女混合),拿了冠军,你相信这事吗?当然不信。然而,读了本文,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在母爱的天空下,冠军的奇迹是能够被创造的。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妈妈长途奔波,解决了程亮吃饭的问题已然让我们欣慰,但是他的学费问题随即摆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查理的毛病首次辅导,查理带来好几页纸的一篇作文。他八岁,戴着眼镜,走路内八字,不时绊着脚;他身子细长,两腿绞着站在我面前,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乍看去就象一只大鹤。“妈妈特意要我把去年写的这篇文章带给您一一题目叫‘火鸟’;她说这篇文章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