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生从入学起,就处在由学向教、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化之中,其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正在形成中的教师。所以,对师范生的体育教育具有两重性。揭示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两重性,可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增强从事师范专业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由“学”到“教”的转化,是中等师范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面对市场经济下不可逆转的“商潮”,不少体育教师弃教经商,‘下海’捉鱼,对此现象,人们议论纷纭,莫衷一是,许多有识之士,面对体育教师的“下海”热潮,出于对中国教育、体育事业的前景考虑,表示忧心忡忡,本刊今期发表”茹苦含涩话‘下海’一文,就是发自一位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的老体育工作者的心声,实实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体育教师应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具备以下“十种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一、敬业意识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辛劳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一种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体育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地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立志许身孺子,发扬红烛精神,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人才,这是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内驱力。只有具备了这种敬业意识,才能更好的创造性的开展好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这是作为…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6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至今,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关于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渐丰硕。但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者“纸上谈兵”、一线体育教师“只教不研”的问题依然存在,“研”与“教”的联通尚须加强,这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发展的瓶颈。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从研究方法入手,寻找体育教学“研”、“教”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3期卷首发表了丛文同志的《“成功体育”的呼唤》一文后,在学校体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许多读者来信、来电问:“成功体育”到底是什么?为此,我们决定开设一个[为“成功体育”奠基]的小栏目,一万面邀请一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就有关“成功体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另一方面也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来稿,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索学校体育到底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体育教学中“不成功”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一文,从反面揭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必要性,我们以此作为这一专题研究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第七期《体育博览》中笔者撰文“精英与大众”,谈了两种不同的体育:一种是尖子从事的,致力于夺金牌,破纪录,供大众观赏的体育;另一种是大众从事的健身的体育。写后觉言未尽意,且再道来。精英和大众的体育各有其社会功能,相互不可替代。前者对大众而言只是观赏,即“看;”后者才有他们参与的份儿,才能“干”。“看”精采体育表演的乐趣,球迷自然心领神会,不待我们赘述。但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多数人只有“看”的机会,没有“干”的场合,请问体育成了什么?体育的精髓之一毕竟是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于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一方面,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样的“体教融合”思想早在西方古罗马时期就有论断。当今,清华大学提出的“无体育,不清华”“无体育,不教育”的高校学校体育思想观念也已成为社会共识,“体教融合”思想的提出体现的是体育运动向本源价值的复归。体育回归教育是“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1]。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随着教学体制改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为主的包办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具有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学生作为“小教员”,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显得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提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向体育学科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这同心理健康一样,也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对体育课程提出的新目标。“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是对过去提出的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团结”、“竞争”、“协同”、“合作”、“集体主义精神”等社会化目标的归纳与概括。这个新目标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也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者,主动承担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做贡献的义务感和责任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11.
体教融合在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意在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要义。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及内涵,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体教融合、学训结合;赛事引领、以体育人3个方面分析学校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提出“纯竞技体育”观念壁垒亟待消解、“体”“教”融合主导地位需明确、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理念需加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进入九十年代后,由高科技导数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使人认识到“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有称雄事业的实力”。这就为争夺人才的大战,开始在沿海地区首先拉开帷幕,炒得沸沸扬扬,盛况空前。从教育界来看,首先是沿海地区学校教师弃教经商,内地学校教师又跳槽拥向沿海学校去拾遗补缺,也有直接流入经贸市场。如我省体育教研单位已有多人不甘科研寂寞,弃教“下海”去了。本市几个重点中学的优秀骨干体育教师,有些由学校调出,创办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 王晓明同志在《中国学校体育》“教学门诊”中提出如何正确对待体育课教学中的“严”与“活”的问题,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想谈点个人看法与王晓明同志一起研究。“严”与“活”,属于体育课的教  相似文献   

14.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1浙江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实践现状 浙江省在“体教结合”发展体育这一块起步比较晚,目前,除去体育传统学校外,我省有市级中专体育运动学校5所;各级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130多所,其中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行读、训、住三集中的业余体校34所,实行集中住、训二集中业余体校20所,这54所相对业余训练情况比较稳定体校中,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所,  相似文献   

16.
“教懂、教会、教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始终涉及到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法改革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有机结合 ,使体育教学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当前体育教学中教不会、教不懂、教不悦的状况普遍存在 ,一些学生在他们走出校门后 ,竟与体育分手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有直接关系 ;与我们把体育理解成机械被动的教育工具 ,缺乏乐趣有关 ;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 ,学会运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学生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 ,没有真正体验体育教学中的“懂、会、悦”。其主要原因有课程设置问题、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场地设施及师资力量问题等。1 “懂、会、悦”三者相互关系体育教学中“懂、会、悦”三者的结合是最完美、最理想的体育课 ,三者缺一都会在教学中留下遗憾。三者的有机结合 ,会使体育教学产生 8种不同效果、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想完美型 (既懂又会且饶有乐趣的体育课 ) ;理性愉快型 (虽懂也悦 ,但没有掌握实际技能的体育课 ) ;愉快练习型 (虽会虽悦 ,但缺乏道理讲解的体育课 ) ;理性练习型(虽懂虽会 ,但不受学生欢迎喜欢的体育课 ) ...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中等师范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使学生掌握小学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教学方法,毕业后一般应具备担任小学体育课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这一任务,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简称“三基”)的传授,并且多方面地注重对他们的体育工作能力的培养。一、注重《小学体育教学法》的教学《小学体育教学法》是师范学校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我们对学生在校三年的体育教  相似文献   

19.
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问题对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前体育教改的热潮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亟待讨论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有许多理论的热点,为了将这些问题和热点进行疏理和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我们从本期开始连续登载《有关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对话》,这个讨论是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周登嵩、赖天德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教授毛振明三位专家进行的。讨论的话题涉及对建国后体育教学的评价,对课程设置的理论,还有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进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讨论从很广泛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体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为指导体育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教多少”、“谁来教”、“在哪儿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共词、多元统计和战略坐标度等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对2000-2021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体教融合”主题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有关“体教融合”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段历史,政策因素是促进“体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动力。体教融合、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体教结合和竞技体育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关键词之间的整体密度较低,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当前,体教融合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运动员学训矛盾、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模式、新时代学生体质健康与国外业余训练模式、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学校体育改革5大类,且之间具有强联系性。其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是关注重点,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是关注热点,具有持续关注的趋势。学者在对“体教融合”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实证性和机制性等方面,仍需加大研究,以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