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论语·学而篇》。此章全文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孔子。识,音zhí,记住。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如《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此章表现孔子勤学善教、虚怀着谷的谦逊态度。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也有人说,《论语》中的“何有”,都是“不雅之辞”。若此,末句的意思便是“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与孔子谦逊的态度不类。“学而  相似文献   

2.
漫画     
扶——养 王益生 树“大耖招矗蜂挣 王 征 鸡毛掸专业户:我算找到原料了,可是蒜皮我不要。 姜荣慧·48·“龙”的遭遇 汪飞鹏丑姑娘托媒婆 吴之如漫画~~  相似文献   

3.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4.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5.
损害·损伤·损坏·损失这组同义词表示的意思很接近,所以容易混淆。如“损坏名誉”“损伤健康”“损害群众的积极性”“损伤群众利益”‘损失工作能力”,这些都是因为同义相混造成用词不准确。“损害”表示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受到危害,蒙受损失。如“抽烟损害身体健康”“损害别人的名誉是犯法的”“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能受到损害”。“损伤”表示损害、伤害、损失。如‘不能损伤年轻人的上进心”“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受到损伤”“这次战斗敌人损伤过半”。“损伤”还表示身体某部位受到外力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6.
模·摹“模”和一摹”这对同音词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需要辨析清楚,避免混用。表示仿效意思的,如模仿和摹仿、模拟和摹拟、模写和摹写,这些都可以通用。表示法式、标准、规范的,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等,都要用“模”而不用“摹”。描摹、单状、临摹、摹绘、摹印等,一般用“摹”而不用“模”。诊·疹“诊”和珍”这两个问表示不同的意思,不能通用。瘴所、渗治、疹断等用法,都是人对的。一疹”表河。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麻疹、E疹、抱疹等。一疹”不表小诊疗的意思,“诊”才表}诊疗的意思,如诊断、诊脉…  相似文献   

7.
“我的影片是我终生漫长的、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费德里柯·费里尼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国家。”——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找的人物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美国CBS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沃尔特·克朗凯特得到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高度重视,博得了美国无数观众的依赖和亲近,并获得了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称号。在现代中国,成为“克朗凯特”式的人物,仍然是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1995年接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采访时就说:  相似文献   

9.
包括·囊括错例:这本《调研资料汇编》囊括了全县各乡镇纪委提供的绝大部分调研资料。辨析:“襄括”虽然是包罗、包含的意思,但它通常与“全部”一词搭配使用,如我们常见这样的报道:“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本次锦标赛的全部金牌。”就是说把金牌全部得到。可见,“囊括”的意思是“把全部包办在内”或“全部得到”。“绝大部分”是指所占比例很大,而非全部。因此,例句“囊括了……绝大部分……”的说法显然存在逻辑错误,“囊括”应改为“包括”。饱经沧桑·饱经苍桑错例:这是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辨析:“饱经苍桑”应为“饱经沧桑”。“饱经沧…  相似文献   

10.
英名·英明——英名,是主谓式名词,指英雄或杰出人物的名字、名声,如“我这篇回忆录的卷首,先要写上周恩来的英名,他是这场十五年谈判斗争的领导者和指挥员,也是我一生最尊敬的领导人”。英明,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2,(Z1)
听众朋友,早上好!欢迎收听“东方音乐风情”节目,我是主持人丛容。在今天播出的“名人·明星”单元中,我将向您介绍著名的词作家——石顺义。石顺义是位部队的作家。近年来,我们惊异的发现,随着他作词的《父老乡亲》、《说句心里话》等题材广泛的歌曲在国内频频获奖,广为流传,石顺义的名字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在他涉足文学生涯的20年中,共发表了数百首歌词和诗;曾两次获全国“虹雨杯”歌词大奖。他作词的歌曲《黄河源头》、《一、二、三、四  相似文献   

12.
智人睿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况:《荀子·大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相似文献   

13.
水浒与档案     
一、“文案”“文案”一词在《水浒传》中随处可见,至少有四种注解,试辨如下:一是罪案,第十二回杨志卖刀杀了牛二,知县登场检验造成文案··;第卅回,武松遭陷害,被押入死囚牢里,幸得施恩上下打点,把文案··都改得轻了。此间有点“档案”意思的是第四十回,知府...  相似文献   

14.
“查理·布朗表现了我的作风,史努比是我心中的理想。”——查尔斯·舒尔茨 我的先生非常喜欢漫画,比如每期《读者》中页的漫画,他看时很开心,好像又成了一个孩子。我不以为然。而一次无意登上美国史努比网站,我大吃了一惊,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创作的卡通人物史努比  相似文献   

15.
刘向是第一个把校对称为“校雠”并对之作出界定的。刘向在当时那么多可选用的汉字中,为什么偏偏选中“校雠”二字?我认为,对此二字所以情有独钟,不排除下述因素,即刘向在校书中对此有特殊的感情体验。根据是:从文字学角度看,校与雠都是形声兼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提到它们是形声字。这不够全面。我的理解是:“校”的偏旁“交”不但是声符也是意符,它与另一意符“木”会意,即木相交会意为枷、桎梏等刑具。木制刑具就是校的本义。《易·噬嗑》中有“屡校灭趾”、“何(通荷,去声)校灭耳”句,这里的“校”,显系刑具。又,武当山东麓现存的“迁校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28日清晨,当上海市民把收音机的频率调整到中波792千赫和调频101·7兆赫时,他们惊异地听到一个陌生而响亮的电台呼号——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东广”犹如一泓清泉,汩汩地潜入千万听众的心田;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掀起了一阵“东广”热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震荡……  相似文献   

17.
鼓动·煽动·怂恿“鼓动”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如“进行宣传鼓动”“鼓动各界群众积极支持希望工程”“鼓动全民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煽动”是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多指做坏事。如“煽动群众闹事”“煽动暴乱”。‘名恿”也是表示鼓动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意思。“鼓动”是中计词.价一般县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要分清这两个词的差别,就要弄清鼓动人做的事情究竟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还是不好不坏的事情,否则就容易用混。如‘激动下岗人员对社…  相似文献   

18.
浅说“名词+名词”式偏正结构语词规范●胡海金【南昌】在汉语言中,偏正结构词组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容词+名词”式,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漂·亮(的)·服·装,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用“的”字相连,或隐去“的”字;二是“名词+名词”式,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履行·厉行——履行,是同义并列式动词,指实践自己应当做(如“服兵役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答应做(如“做父母的向孩子许了愿,就应履行诺言”)、必须做(如“验  相似文献   

20.
在文章中,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往往不能引人入胜,正如人们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制作新闻标题也是这样直来直去,一泻如注,平淡乏味,是提不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的。那么,如何使标题避免平淡呆滞呢?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一、运用借代,可以使标题语言简洁、富于变化,如《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访省常州中学校长丁浩生》(新华日报1988·5·25),题中的“吃螃蟹”,很明显是代指勇于创新开拓,敢于冒风险的特征。这里用“吃螃蟹”三个字,高度浓缩,使文字形象凝炼。又如《北京一些女大学毕业生遇到的怪事:用人单位大门开不是须眉莫进来》(中国青年报1987·7·17),题中用“须眉”代指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