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露 《今日中学生》2004,(29):35-36
“杨露,Standup!”周Sir大声叫道。我刚得到新的一期《今日中学生》,在英语课上偷看,不禁笑出声来。此刻,周Sir正为期中考试大发雷霆,又遇到这样的事,本来就乌云密布的脸瞬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交出来!”“我,我……”突然灵机一动。我拉出课桌下的一本《开口笑》递了过去。我们班就这一本《今日中学生》,绝不能落到周Sir手中,所以我决定忍痛割爱,“保书”为“班”。没想到周Sir穷追不舍,又扔了一句:“还有呢?”“啊……再没有了。”“那好,就请高抬贵脚站一边儿去,让我瞧瞧!”“这是什么?一律没收!”永别了,我的最爱,一路保重!但我并…  相似文献   

2.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具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P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起! TOday again today,」 How mueh will be for today! Doing nothing today, What will be today? How many days in a life, What a Pity doing nothing today! Waiting for the day after today, Things must be done in eaeh day. 5 ing the song of today, Do matters from today!今日歌@赵晖…  相似文献   

3.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相似文献   

4.
昨日诗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哲学启示:《昨日诗》、《今日诗》、《明日歌》的共同点,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 《虔州八境图》诗后序云:“南康士大夫相与请于轼曰:‘诗文昔尝刻石,或持以去,今亡矣,愿复书而刻之’。时孔君既没,不忍违其请。绍圣元年八月十九日眉山苏轼书”。苏轼作《虔州八境图》诗距今已九百零七年,重书也已八百九十年了,如今不仅石刻已不复存,且诗意也泯然渐不为人所知,苏轼当年已有“不忍”,何况百废俱兴之今日!撰为斯文,权当钩玄。  相似文献   

6.
那天,上课铃声响起,我照例走进教室。“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全班同学按常规齐读(背)课后古诗词。他们停下后,我问了一句“:同学们,你们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接下来的答案很纷杂,最后大家基本统一为“青春”和“时间”。“请大家说说理由。”“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他们居然齐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了。“因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努力请从今日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有两位先生,一位名叫文嘉,另一位名叫钱谦益。叫文嘉的这位,写了一首《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顾名思义即今日之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紧随时代潮流。好,就订它!”作为分管学校教学工作的我在众多的杂志中满怀希冀地为学校选订了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就快要大功告成了,罗贯中正坐在书桌边进行最后的修改。这时只听见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书童打开门,只见关羽左手拎着一大包银子,右手提着青龙偃月刀走了进来,红彤彤的脸上堆满了笑,向来炯炯有神的丹凤眼,今天也眯成了一条缝。只听他乐呵呵地说:“哎哟!罗大师!久仰大名,听说《三国演义》就要写好了,今日云长特来祝贺一下!”罗贯中和他寒暄几句。关羽说:“听说您在书中写我‘败走麦城’,这不太好吧!想想我堂堂关老爷一世英名,怎能败走麦城呢?还是改一下吧!”罗贯中立刻正色道:“历史的事实我不能改!”关羽顿时阴沉下脸,掂了掂…  相似文献   

10.
久违了,豪言壮语!今日新时期在《高山下的花环》中重逢,怎不令人感到亲切、欣喜和鼓舞! 笑话,《花环》中写了豪言壮语?热衷于搜罗豪言壮语的团政治处高干事,在靳开来那里征集到的是嘲讽和逗趣:“我的豪言壮语就装在这,写了一本子,句句闪金光!”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2009,(12):64-64
我办刊.你评刊!今天,《今日教育》请你当“主编”!我们真诚期待您的参与.您的建议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是“缩水”还是“瘦身”?针对名家名篇《燕子》一文的改动,一线教师和编写教材的专家发出了自己不同的声音。薛瑞萍老师的观点尖锐、鲜明,显示了一位思考型教师可贵的“钻探精神”“较真精神”,张庆老师则引经据典,回溯到上个世纪初的语文教材编写细节, 其深厚的学养令我们叹服! 争鸣的目的不为“华山论剑”, 只为“沟通无限”,以便引起我们对教材更多的关注和思索。如今的教材种类越来越多,选文越来越开放, 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来自教师和孩子的声音还不够响亮! 关于教材,您一定也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有话就大胆说,“争鸣”这个栏目就是你“想说就说,说就说个痛快”的黄金地带!  相似文献   

13.
早有耳闻我校同学发表了《冬季到武汉来看雾》这篇文章,特别想一睹它变成铅字的风采。今日如愿,带着挺复杂的感情读完了一遍。没懂!只觉得读了之后有一种快窒息的感觉。也许是全文通篇不离“雾”——雾这东西本来就让人晕晕乎乎的,再加上开篇一段“朦胧”、“浪漫”,更让人觉得悬!悬得毫无耐性读下去,又特想强迫自己读下去。读第三遍时,静心,算是弄清楚了。说真的,我挺想赞扬这篇文章两句——构思巧妙,刻画  相似文献   

14.
《神秘岛》     
《新作文》2004,(Z1)
精彩选摘“我们现在还是在往上升吗?”“不,正好相反!我们是在向下降落!”“比那还要糟,史密斯先生!我们是在向下降落!”“天啊!赶紧把压载物扔掉!”“最后一袋压载物都已经全部倒完了!”“气球在升起吗?”“没有!”“我听见像是波浪的咆哮声!”“我看见大海就在气球悬篮下面了!”“离我们不到500英尺啊!”这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将近4点时,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空突然发出的叫喊。作者简介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1828年,凡尔纳生于南特,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代表作为…  相似文献   

15.
“魏校长.杂志来了.签个字吧!”我抬头一看,是门卫老张。一本2006年10月(总第141期)《今日教育》再次摆上了我的办公桌。我放下手中的笔,习惯性地翻看目录.寻找我喜爱的“特别策划”栏目中的“师者师”专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学生》2007,(12):48
武胜县永胜中学 姜维: 自从看见《今日中学生》,我便对它一见倾心,再也放不开它。它的世界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放飞美丽,它是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我最喜欢“少年作家”这个栏目,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上面展示。  相似文献   

17.
《教战守策》的中心论点何在?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说: 《教战守策》一开篇就避开一切冗词套语,单刀直入,斩钉截铁下断语:“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这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的核心是一个“患”字,中心论点的全部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为患之因(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第二层,为患之形(不见于今日,是隐患);第三层,防患之策(“为之计”就是献策,“策”就是“教战守”)。三层中第一层是关键,第二层、第三层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一、一词颠倒需更正节选入课文《五蠧》的第四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字二句对举,要么“薄罚”与“严诛”并列,要么“罚薄”与“诛严”相对。查其他版本,均作“罚薄”。显然教材颠倒误排。这一错误88年版教材  相似文献   

19.
“陈腐的教育思想,僵硬的教学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堕力,是教师的精神枷锁。它误人子弟、埋没人才,将会拖住四化的后腿。今日不改,更待何时!”这是六月十九日参加本刊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座谈会的同志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赏析】《最后一串葡萄》写“我”自以为是推断那一串紫格莹莹、独自傲风斗霜占高枝的葡萄,一定是酸得人心口痛而让人恨入骨髓。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尝到了这串紫葡萄,她竟“一股甘甜立时由舌尖沁入我的心脾”,“甜得这样可人!”“尝”使我消除了误会,可如果没机会尝呢!鲜明的前后对比促人思索。生活中人们常常为表象先入为主、自以为是所蒙蔽,对人对事产生偏见乃至与其实质背道而驰的偏见,从而导致矛盾和失误,文章启示对人对事我们应该不为表象所迷惑,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先入为主,不可自以为是,才能破除蒙蔽,减少矛盾和失误。文章以生活小事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反复品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