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刚 《教育导刊》2006,(10):54-55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需要奖励或者鼓励,而孩子又不应当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可是孩子一旦出现了不良的行为,父母往往不能采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该行为的处理方法,反而采取一些不当的、非理智性的方法,例如与孩子争执,威胁孩子,甚至挖苦讽刺。这些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会变得极端退缩或者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好斗性。那么,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制止和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呢?一、积极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心理学的社会强化理论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1、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每一个孩子都有需要父母给予爱抚的积极注意的天性。但是,如果他从父母那儿能获得的唯一的注意是训斥的消极注意,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因为他以为消极注意总比没有注意要好。一般家长更多地是当孩子行为出轨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这是他们能获得热望中的父母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动势,不良行为也就会随之而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赏识教育于其中,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会欣赏,你会更好地聆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一门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惩罚手段五花八门。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屁股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7.
从条件反射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不良行为都是一种因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当一个两岁的孩子第一次用调侃的口吻称呼“臭爸爸”时,作为父母除了惊讶、嘻笑之外,一般不会去纠正他,这无疑就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强化氛围,一次两次地,孩子喊“臭爸爸”就渐渐成了习惯。当父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不良行为时,矫正已是不容易的事了。实在不行,就以“打”来解决,这对孩子来说,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实在难以搞清不久前受鼓励的行为怎么很快成了受惩罚的行为。对年幼儿童不良行为更多的注意(包括  相似文献   

8.
环球资讯     
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与肠道中的细菌相关一般来说,应激激素过多会导致人焦虑、忧郁,从而导致不良的行为产生。一项新研究显示,孩子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与肠道中的细菌相关。研究人员发现,与害羞的孩子相比,性格外向的孩子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低。研究还发现,当孩子遇到压力时,他们的肠道中的有益菌可减少孩子的身体产生应激激素的量。由此,科学家推测,患有焦虑症或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可能只需要吃更多的益生菌就能改善行  相似文献   

9.
孩子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 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往往与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后未得到及时纠正有关。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就应该给予重视,并坚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于焱 《辽宁教育》2013,(12):20-21
教育行为失控是指教师在其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教师行为违背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具体到幼儿教育实践中,这种失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不良行为孩子过分否定斥责和惩罚;对能力弱的孩子过急态度;对表现个性的孩子采取压制态度;对所谓“好孩子”过分娇纵。  相似文献   

11.
代币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进行行为治疗的一种疗法,属于正强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受此启发,我在给一些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而困扰的家长做咨询时,就建议他们运用代币制,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的措施主要有:和孩子共同确定目标行为和奖励物我要求家长在运用代币制之前,首先和孩子进行平等、民主、充满关爱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不爱写作业一般不是一次两次的偶尔行为,待发现之时已经形成了坏习惯,而坏习惯的矫正是最难应对的教育现象。美国行为主义学派对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和不良行为的矫正,已经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试验与研究,他们提出的行为改变技术和教育策略,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孩子出现某个不良习惯往往不是某一单独行为,常常夹杂许多不良行为在内。这种情况下,先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列个表,然后依据严重性排列出来,从中选出严重的和关键的一两个行为,作为改变不良习惯的突破口。下面所举的不爱写作业的种种表现及其改变策略,可为您提供寻找和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兰继军编译在课堂上,一些儿童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干扰了别的孩子的正常学习。常见的儿童课堂上不良行为表现,有多动、抑郁、退缩和攻击等。各班的任课教师都应了解班上有哪些学生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2011,(1):62-62
“故意忽视”就是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不良行为上移开。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我们加以责备或给予注意,则是在无意中奖励这种不良行为,应该做到拒绝争辩、责备或交谈,但不要显示出生气的样子,当孩子不良行为终止时,再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的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最近我发现他经常偷偷地拿家中的钱,我们该如何对他进行教育呢? 北京李丰英孩了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是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孩子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6.
第一,当孩子出现一个不良行为的时候,立刻表现出明确的否定态度。孩子的玩具找不到了,就哭、闹、大声喊叫,那些不善于训练孩子行为的家长,此时往往跟着孩子着急,翻箱倒柜地帮孩子找玩具。他们以为,只要玩具找到了,孩子就不闹了。家长此时的行为,实际上强化了孩子在找玩具时的哭、闹、大声喊叫行为。孩子会认为,只要我哭、闹、大声喊叫,爸爸妈妈就会帮助我找。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他就会以同样方式对父母“下命令”,而且变本加  相似文献   

17.
俗话讲:“正人先正己”。意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模仿大人的榜样行为,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而且鼓励孩子监督我们做家长的,从而起到了让孩子自律的作用。我在帮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让元元监督家长的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不良行为大部分放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分类或问题行为分类中进行研究。这种非专门化的研究,要么缩小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即仅指由少数品德低劣学生实施的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要么扩大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将诸如杀人、抢劫及流氓犯罪等行为也囊括于不良行为之中。不良行为与应处以刑罚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不良行为的类型研究应独立进行。不良行为类型的科学研究,必须以它的各项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许多孩子由于过多地得到家庭成员的过度宠爱,渐渐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独占行为意识较为严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使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徐琪 《文教资料》2013,(6):118-119
小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存在违反《小学生守则》或《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即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或严重的不文明行为。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少数同学身上,若不矫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形成教育合力,孩子才会少犯错误。学生才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