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白交游"五陵豪"是在一系列投谒失败后另辟蹊径继续寻求进身之阶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问题,从"五陵豪"的特殊身份、李白当时所作的游侠诗及李白对"五陵豪"的真实态度中可以得到说明。李白交游"五陵豪"而终遭"北门厄",之后满怀悲愤离开了长安。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许慎以降1800多年来,汉语汉字的教学一直存在很大误区:即脱离了汉语语词确立的理据和文化背景,脱离了汉字音、形、义结合的规律。笔者研究发现,汉语语词的音义结合是具有内在的逻辑理据的,而作为记录汉语语词的可视符号,汉字不仅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本文结合"辰"字的古音、古形、古义,将辰字蕴涵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信息和文化哲学意蕴揭示了出来,对于今天汉语汉字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人扬(亻是)提出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等词为追念被蜀主王建所夺之宠姬所作之后,代相沿袭,附会甚多。然而有宋一代诸多志传未取此说;正值开基创业之时的王建对倚重之心腹大臣不致于会夺其宠姬;韦词实为早年甘苦与共之亡姬所作;韦词中“忆旧欢”之作和代人作者,均非为“追念宠姬”之作。  相似文献   

4.
“老九”考     
《襄樊学院学报》2010,(12):36-36
《咬文嚼字》2006年第5期登了篇《称谓十二问》,其中提到"老九",第6期对"老九"的来历作了"参考答案",笔者认为这一答案不确切。将知识分子称为“老九”古已有之。据元代郑思肖《心史》记载,元朝统治者为统治的需要把臣民细致地划分为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知识分子)、十丐。  相似文献   

5.
从对教学发挥作用的角度看,可以把考试分为诊断型、协助型和引导型三种类型。引导型考试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的引导型考试促成了“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多次出现这种应试教育,尤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重。改革的办法,从观念上来说,是认清并避免考试对教学的负面引导;从体制上来说,主要是改革高考和中考制度中的一系列弊端。  相似文献   

6.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尝试复原了夏代早期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很重视戏曲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希望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提倡演现代戏.戏曲界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掀起上演现代戏的高潮.江青开始插手现代戏,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剧目为基础,用"左"的文艺理论进行加工、删改,并逐渐得到官方认可,正式定名为"革命样板戏".于是,"样板戏"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武乡县作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之一,历史地位毋庸质疑;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其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教育青年一代,惠及当地民众,则是一个值得再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骞孙子张猛所处汉元帝时期,南阳社会上正流行兴建画像石墓,是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发展期。张骞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出使时是三千石级的中郎将,返回后是位列九卿的大行。其后辈肯定熟悉这段历史,将祖辈的丰功伟绩刻在石墓中,以显荣耀,以求护佑,以志纪念,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出土该石的画像石墓墓主,很可能是张骞后裔。我们对这块画像石做出了符合汉使开通西域历史画面的推断,又知道出土地点是张骞的封地——博望侯国,石刻时代是张骞后裔十分活跃的西汉晚期,虽然无法确知那立乘于大使车上的尊者的姓名,但为永久纪念张骞,将这块画像石命名为"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10.
词发源于民间曲子词,后经过文人加工,词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词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达到了可以承载“史”的地位,而南宋世变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成为词史作品的重要题材内容。社会动荡中的词史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强调国家民族的灾难,或展露崇高而感人的家国情怀,或褒奖与讽刺相关的历史人物。词史作品简洁精辟、含蓄蕴藉的特点突出,求真实录与温柔敦厚是其要掌握的“度”。以词为史记录历史事件,传承词史书写传统,体现了词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于珍 《中国教师》2009,(7):29-30
<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比喻在我国家喻户晓,不仅为普通大众共识,而且也为官方所认可,经常被用于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之中。最近,学界对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12.
百一诗作为《文选》当中一种诗体,其研究是相对寂寥的。而《文选》当中各个文体的全面考察,对于《文选》研究却是十分必要的。百一诗在《文选》的诸诗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其文本是单一孤立的,再有就是其含义是模糊不定的。这两点促成后世对于百一诗的接受产生了独特的景象——孤立与争论并生、疑虑与敬慕共存。对于它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探究百一诗含义的生成,从而探索《文选》在文体确立与流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在指导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教学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史学造成了严重的缺陷。近年来在历史研究工作中,许多学者突破原来的框架,一个个新的领域被开拓出来。然而就史学理论的探索而言,不少同志仍拘泥于阶级斗争史的传统观念,变化甚小。本文拟对“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思想,作一历史的反思,请识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过程中,比较频繁地使用了“信仰”概念.在不同时期和特定语境下,这一概念有不同含义和用法.大体说来主要有一般与特殊两类用法.当其在一般性含义上使用时,是一个综合性抽象概念,并无特定所指.多数情况下则是在特殊意义上具体地使用这一概念,有时指宗教信仰,有时指组织或个人的社会威信,有时指社会政治信仰.这一...  相似文献   

15.
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人民坚持了28年革命斗争,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大别山始终是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对这段历史的考察,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革命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总结,这对今后和未来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文选》烂,秀才半"是我国科举史上比较著名的一句谚语,但对其产生和流行的具体时代则众说不一。笔者从科举考试中秀才科的变迁和《文选》在科举中的地位变化两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这句谚语产生的年代应在隋唐之际,且在唐宋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南宋新的作文风尚引导潮流之后才逐渐为新的科举谚语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承指”用法是汉语中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的非疑问用法。“承指”用法初见于宋代,但直到清末仍未成熟。现代以前,“承指”用法出现在典型复句中的情况比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稍占优势,而现代的“承指”用法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的频率要明显高于出现于典型复句中;现代汉语的“承指”用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句式,已经渐趋演变为一种成熟的句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物理学史引入中学物理的教学设计方法——“准历史”法,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托马斯一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运用“准历史”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是使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相互结合,既有理论基础可依,又能给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一个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叙了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的情景:听课的人们“听得人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 的确,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  相似文献   

20.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 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