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汉卿社会现实剧的深层结构中,社会现实对平民的生存压制为其基部结构,平民依靠自身力量或外界的介入戏剧性地排解压制为其顶部结构。基部结构引发了下层民众的排解动作,顶部结构是对基部结构的回应和重构。这种深层结构是关汉卿社会现实剧介入现实、寄寓憧憬的生发地,也是关汉卿剧的“神髓”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年度热播剧,在高收视率的背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在观众口碑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品种,成功的电视剧必须要呼应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紧扣时代心理,形成受众认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5.
卢忱 《文教资料》2014,(23):69-70
本文从文化研究关键词"拟像"出发,研究近年来一类特征鲜明的莎剧电影改编策略,即将莎剧故事情节置换到不同的时代和地点。这种改编策略敞开了原作的时空边界,欢迎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视觉意象和符号参与到对莎剧原作的阐释和再创作中,体现了莎剧电影与视觉文化其他媒介在视觉符号方面的互动与互文。  相似文献   

6.
左翼作家杨骚的浪漫剧多借助想象寄寓理想,或通过浪漫题材现实化摆脱转型时代的忧郁症。作为左翼作家联盟早期会员,他还创作了一批写实剧。杨骚剧作体现出现代特色的生命意识、抗争精神和自由意志,同时呈现出独特的闽南文化特色和一种浓郁的怀乡主旨。  相似文献   

7.
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集中展现了町人和游女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剧作中“町游恋”的创作导向。“町游恋”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义理”与“人情”的矛盾,展现了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与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元禄社会的生死观与宗教观。剧作《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和《心中天网岛》,反映着“町游恋”生成和消亡背后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碰撞,“町游恋”的创作导向展现了的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时事剧是明末清初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时事剧秉着"实录"的精神,再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通过对时事剧作者创作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找出时事剧在那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大量涌现的主观因素,更好地探究时事剧的内在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9.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布莱希特说戏剧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陌生化处理。既然是对日常生活的处理,那么戏剧展现出来的种种意象肯定不是偶然突发的,每一部戏剧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诱因。戏剧是对现实社会的折射镜,剧外人透过剧中人得以窥视一个时代的文化。对戏剧进行抽丝剥茧的结构之后,隐藏在剧幕后的主题逐渐清晰,观剧的人成剧中人,不断地自省,人生存在的意义。通过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荒诞派后起之秀汤姆斯托帕德的戏仿型剧作《罗森格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来探索人类生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如同一场社会拟剧,教师与学生在过程经历和自我展示中完成了对表演的理解及对自我的诠释。通过社会拟剧理论对课堂师生关系的观照,分析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行为,以促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两剧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历史,社会、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对人物的影响,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两剧所表现的生活环境与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挖掘出了两剧的深厚文化内涵。对比两剧,可概括为:战争虽然毁灭了两个四世同堂之家,但是中华民族却在战火中如凤凰般永生。  相似文献   

12.
在现存一百数十种元人杂剧中,婚姻恋爱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不少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一定时代的文学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心灵的表现。透过元代婚姻恋爱剧,我们看到,当从“士”入“仕”的道路被堵塞之后,失却了晋身之阶的元曲作家以其高标时代的精神风骨和非同平常的人生视角审视着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情,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精神氛围中,将人生和世事的沧桑变幻以及悲喜哀愁融入戏剧创作,表现了异于前代文人的爱情观。本文试从历史文化精神变易的视角探究元曲作家爱情观的进步性,愿以此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剧界利用莎剧故事改编成话剧和戏曲上演,为普及莎士比亚戏剧作出了贡献。在当今时代,从莎剧吸取题材改编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类文艺作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中国戏剧界应继续利用这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改编各类文艺作品,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创作中,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笔下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笔者试就彝族民间剧《阿左分家》和蒲松龄笔下的《阎王》等作品,从叙事学的角度比较同一时代下,同是冥游母题,民间文学和文人作品在叙事中的不同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明杂剧中降魔剧为数不少,降魔剧以形形色色的神、魔为主人公,他们分别是善与恶、是与非的化身。降魔剧的主旨在于劝善惩恶,以道济世,此类作品的出现,与三教合一的社会背景以及道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抗日剧一直作为教化群众、反思历史的工具在电视剧行业里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消费主义日渐深入人心,一味的商业化追求和人们无节制的娱乐需要,致使现如今的抗日剧泛滥并且质量堪忧。  相似文献   

17.
自莎剧《李尔王》始,在英国文学嬗变中,"李尔的荒原",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背景、意象或文化符号,不仅获得了启发人进行社会批评与艺术之思的功能,而且获得了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外国作品译介始点和热点之一的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之所以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思潮的触媒,是因为剧人物凌厉的社会批判精神契合中国现实。基于启蒙与救亡的使命感,中国接受截取易剧社会分析的思想品质来界定现实主义。而易剧阐释生发的西方现实主义,择取的却是艺术精神。易剧批评衍生的中西现实主义比较,在接受语境层面分析中国现实主义的发生,并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象征剧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名蜚声世界,其卓越的戏剧艺术成就也理应受到世人重视。他创作了40多部戏剧,种类繁多,内容浩博,其中的象征剧或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社会问题剧,颇具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结婚时代》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婚姻故事,展开对家庭婚姻的探讨,其中城乡婚姻困境及问题解决是该剧探讨重心。一方面,《新》剧以婚姻为叙事切入点探讨不同背景下的个体婚恋纠葛与情感冲突,另一方面精彩的场面调度写实地揭示了普通婚姻现状及在社会生活撞击下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