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墨家学派自墨子死后便急剧衰落,现有文献资料对其徒属名籍语焉不详.本文试图探颐索隐,钩深致远,根据先秦文献和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黑子死后学派的分化情况.同时对近人和时贤关于墨子后学的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和孟子对“仁”都做了深入的论述,比较他们对“仁”的不同主张和见解,对深入理解和发扬“仁”的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周文不兴、礼坏乐崩,"道术将为天下裂"。诸子百家相继而出,皆欲开出治平天下的"良方",司马谈言"儒、墨、道、法、阴阳、名,皆务为治"。虽有"治国"之"同归",然多囿于一家之见,又"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故思想"殊途",天下"百虑"论说不休,争鸣不已。在此天下无道,以力称雄,交相言利的乱世,功利问题自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分别以孔子、墨子为例,着重对儒家、墨家的功利思想做了一番简要比较,就是希望能够以小见大,管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孟子先祖孟孙氏家族与孔子渊源深厚,而孟子本人又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故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尊之为"圣人",一再表明"乃所愿,则学孔子也"的心迹。由于孟子的行迹、际遇、学行志趣多与孔子相近,因此,自汉儒开始,便以孔、孟并称,视孟子为孔子衣钵的传人,孟子的"亚圣"地位也逐渐获得了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6.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人才思想,对人才的价值、人才的标准、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的核察和任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地探析,从而比较系统地构筑了其人才观的体系。孟子的人才观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其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7.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用。”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者拟采用纵横对比的方法,试图就孔、孟“仁”论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为推动儒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0.
当我带着微微的鄙夷在“孟子”旁边坐下来时,他还在与周公漫游天际。课上了一半,他终于懵懵懂懂地醒过来,缓缓直起身子,抓了抓鸡窝似的头发,脸上被压出的皱褶像没擀匀的饺子皮。他看见我,忽然惊异地瞪大眼睛叫道:“呀!你怎么坐在这里?”我心中突然涌  相似文献   

11.
从"三纲五常"看程朱理学对孔孟儒学的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纲五常”并非起源于孔孟,而是对孔孟儒学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背叛和践踏。程朱理学把“三纲五常”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古长存的天理,就是要维护封建皇权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缔造者。他们在各自建构的历史哲学学说中,由于对形而上"天"的认识不同,对历史评价标准的不同,对"法先王"与"法后王"认识的不同,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与差异性相比,三者对历史中"变"与"常"的论述,对于"圣人"史观的认可,对历史循环论的恪守,又使得他们历史哲学思想中出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奠基了近代之前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思维范式及历史认识方法论系统。不过,理论建构稍显粗糙,对形而上问题关注不够,多思辨,少分析与批判等问题,也成为了其理论学说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孟道德人格修养和提升的方式中,"自得"是一种以个体生命的自觉和体验而"悟道"和"体道"的独特方式,也是"悟道"和"体道"的最高收获和最佳境界。这种方式不是以言说的形式表达,而是以"心得"的方式所表达的亲身体验。其旨归在于它的获致可使得个体生命摆脱世俗的羁绊而达到自由乐适、宏阔畅达、充实无累之超越性的心灵境界;其内在意蕴在于它充分高扬了个体生命之主体精神的自觉;其根本指向不是具体的存在物,而是"性与天道";"自得"于"道"表现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贯通方式;"自得"所达至的境界是生命的自由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孔孟食道"是赵荣光先生在1998年提出的关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传统的核心概念,他所剖析的重点是"足食节用"。在他的启发下,本人仔细地研读了先秦儒家的元典著作,认为"孔孟食道"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实际内涵:1上下不移,仁礼为先;2以食养志,取之有道;3足食节用,崇俭抑奢。中国历史上不乏躬身践行孔孟食道的英明帝王和志士仁人,却也有因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灭族的惨痛案例。解放前夕,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策"以及毛泽东在进京前的"赴考论",实际上都包含有孔孟食道的基本精神。饮食,看似日常生活琐事,但不择手段地追求精美饮食,不计后果地挥霍劳动人民的血汗,必将导致亡党亡国。针对当前中国的反腐倡廉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高潮,深刻理解孔孟食道,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孟创建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安民保障的思想,该思想的逻辑基础也就是孔孟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仁政爱民学说,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丰富的安民保障内容,构成了现在社会保障的雏形。虽然孔孟的保障思想有着时代的烙印,但其理论精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现代社会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人性论蕴含的是孟、荀人性论之争的思想渊源。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同。作为儒家思想的忠实代表,其人性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样的,即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仅仅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以一种理性的张力,共同构成儒家人性观的理论双翼。  相似文献   

17.
孔孟生态伦理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尤为可贵的是,孔孟都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孟对诚信教育与修养的论述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把信作为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注重修身反省以达信德;注意环境与朋友的对诚信培养的影响;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孔子强调学与践习培养信德,孟子强调从心性用功培养信德;信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德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和谐之本。  相似文献   

19.
四书之中《论语》《孟子》引诗说教颇为频繁,但是二者所谓"诗教"的目的和方式又不尽相同,孔门诗教"温柔敦厚",多是用诗"专对、达政、进德",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因此社会教化功能很强,颇受历代统治者喜爱。孟子诗教在此基础上有所创见,说教方式灵活多变,且引诗多于论诗,也不再局限于引诗为用,有时也把诗中所述看做是可信的事实,引诗致用,从而达到一定的实践求是效果,这不得不说是对孔子诗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