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金莲与西门庆都是中国16世纪市民阶层中涌现出来的新异人物,都有极强烈的物欲、情欲、权势欲,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二人活动范围不同,表现形态不同,结局也不同,男尊女卑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欧阳予倩在翻案剧《潘金莲》中赋予潘金莲众多现代理念和意识,但是作为在旧时代浸淫已久的女性,她不可能完全地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地脱离剧作家的意愿,与男权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就形成了她的悖谬。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断有人为潘金莲翻案、“正名”的文坛怪象,本文指出:潘金莲心肠狠毒,阴险狡诈;深怀嫉妒,满腹邪念;贪婪刻薄,说话尖酸;丧廉寡耻,淫邪下作;她几乎包含了封建社会中落后妇女的一切缺陷与丑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着对金钱的强烈欲望、自私自利、聪明漂亮、能言善辩而又阴险恶毒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及作者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从而使她们在为人处世、情趣、格调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中西文坛颇有争议的两本书,而书中的女主人公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也一直是评论家笔下的焦点人物。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的观点分析,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这两个人物无疑是男性作家笔下的“妖妇”,但她们的命运却使人悲哀,她们的不幸也体现了在特定历史阶段女性这一性别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影响人物性格形成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潘金莲、王熙凤妒妇、市侩性格的特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并指出了潘金莲和王熙凤的性格差异正是由她们各自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红字》中的海丝特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两人的命运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情感经历,思想意识,从而揭示出两位女主人公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具有独特的揭示丑的本质的能力,进入艺术殿堂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把丑变得更典型,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潘金莲是一个被社会、家庭、生活扭曲的畸形人物,是封建男权土壤下孳生的恶之花.<金瓶梅>用"化丑为美"的手法,从她身上挖掘了与众不同的人性的异化和毁灭.她残忍阴毒、淫荡成性这一独特性格的形成是独特的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所决定的.<金瓶梅>采撷恶之花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提倡多元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书中的人和事。如鉴赏《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个人物形  相似文献   

11.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12.
谢雪梅 《职大学报》2011,(2):9-12,16
海伦与潘金莲是中西方文学中的红颜角色。海伦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永恒的偶像,表征着古希腊民主政治传统的美学逻辑。潘金莲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消费的物品,表征着古代中国集权政治传统的美学效应。这样的对比可以引申思考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角色的政治身份,开展中西方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的新颖深度,拓展当下普泛的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研究视野,同时启示中西方文学政治阅读的别样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模式出现"礼崩乐坏"的时代产生的代表作,虽然曾遭"冷遇",但20世纪以来《金瓶梅》的研究逐成显学,众多学者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笔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对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学者斯蒂芬格林在文学的功能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潘金莲和吴月娘,通过分析她们身上体现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因被称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而备受媒体关注。刘震云是个具有大智慧的小说家,回顾其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稳定的文学视角和恒定的主题揭示表明其一直以来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新作,众评论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深析作品,作者生动再现了当下官场原生态的众生相,揭示了人际交往中因缺乏信任与沟通而带来的精神危机,表达了对部分官员漠视民众的忧愤之情,在荒诞闹剧的背后彰显了真实与庄重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动是一个以将球投进对方球篮,并阻止对方将球投入本方球篮的一种运动,在比赛中攻守双方是相互争斗、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依赖的矛盾体.防守战术就是在这种争斗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创新中发展的,回顾世界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发展的历史,让我们对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的发展规律和现状有了全面的分析,为今后如何根据当前的形势、任务和教育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超级联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超级联赛在篮球比赛中对后场篮板球控制不好、个人防守技术较差,抢断、盖帽等技术运用不及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使大学生超级联赛技、战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创作的《莎乐美》对莎乐美形象进行了根本的改变。诗剧对海派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引发其关于一系列文学主题的思索,如关于“恶之花”形象从潘金莲到莎乐美的现代转型,与男性阉割焦虑的主题;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两性战争的主题;关于性爱与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属于社会转型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胡适的"好人政府"理论经过一番博弈,终在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下,"好人"们的努力下变为实践。但最终由于直系军阀内部的争斗,"好人政府"昙花一现,72天即告破产。本文从"好人政府"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轨迹以及其思想体系出发来研究胡适的"好人政府"思想。虽然"好人政府"的建立和发展是军阀争斗的产物,具有空想性,但本文认为"好人政府"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对当时和现代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而又全是作家个人规划、个人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与此前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演出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以历史故事、农民起义、神魔争斗为内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不同.它的出现,标志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