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348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评,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掌握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特征,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广东某高职院校3051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随机选取了心理健康新生和心理预警新生各150人,进行心理冲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大于心理健康新生.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均没有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心理健康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相结合,分析某高校4年新生心理健康的变化,以期为未来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校2019年—2022年31365名新生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进行测评。2019—2022年四年的结果中,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成长经历、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抑郁、掩饰性以及总分在四年中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抑郁因子外,女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值均<0.01)。该校近4年新生心理健康变迁状况总体较为平稳,心理健康状况状态逐渐向好发展,不同性别新生的心理症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是高校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关系、个人目标、家庭期望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新生常常感到不适应,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入学后诸多心理不适应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专科护理专业新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对我校2012、2013年入校的护理新生共2228名,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2012和2013连续两年,一类学生检测率为12.61%,二类学生检测率为11.58%,三类学生检测率为75.81%。新生中一类、二类学生检测率呈上升趋势,三类学生检测率呈下降趋势。四道关键题的选择率除第8题外,其余也呈上升的趋势。结论专科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护理新生甚至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调查测评工作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将为有的放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奠定科学的基础.针对2007年本院对全体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对更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出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北京建筑工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就曾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发现,每年都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职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笔者选取四所高职院校的4814名2008级新生,运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结果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新生中的各类特殊团体,充分考虑性别、城乡、专业等因素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有区别、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采用CCSMHS对504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这说明目前该校本科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工具,对本院296名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将SCL-90测查值与普通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生源学生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高职护理新生的九个影响因子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且有极显著意义(P〈0.01);普高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均高于中职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结论:高职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帮助其成长,本研究用SCL—90量表、开放问卷及半结构式访谈分别对3422名和70名2008级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SCL-90测试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抑郁、精神病性、焦虑、其他、恐怖、躯体化。开放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揭示: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成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广泛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做好危机干预的初步筛查工作.方法:整群抽取2006级大学新生,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辅之以深度访谈进行深入了解.结果:新生中等程度心理困扰的筛查率为9.57%,有自杀意向的比例是2.29%.对比研究发现,我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略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对新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后,随着生活环境、理想目标、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适应期上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新生在完成个人角色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较低。相关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焦虑水平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和课余生活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新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学校应从重视程度、思想教育、自我认识、校园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大一新生当中,“新生适应综合症”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新生进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容易产生各种消极适应心理。了解这些消极适应心理及其自我成因,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大学适应期。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关键教育步骤。高校要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构建"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优秀学生"的立体化工作体系,有效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促进大学新生良好适应能力的发展,为大学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康学院3087名2009级新生的UPI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的心理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调查也同时检测出了266名一类学生。一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抑郁、情绪波动和偏执三个方面。因此,高校应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不断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适应问题,部分大学新生产生了适应障碍。造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因素既有高校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大学新生认识和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以促进大学新生列好地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并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人格健康的总体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运用UPI对2009级新生3965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性别、生源比较分析。结果:一类学生16.69%,二类学生26.48%;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对口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统招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适应问题、环境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大、人际敏感、自信不足、有强迫意向。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