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翟青 《现代语文》2007,(3):74-7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去理解、去思考、去用心感受,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去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增强主体探索意识 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在各科教学中如何完成这一任务 ?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认为,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去自我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其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体现?这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要改革完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阅读、去讲解,去讨论、去动手,去练习、去小结。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方法。开放式教学,就是通过多项目思维、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实现、发现、认识自我价值,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分析 [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英语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重视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本着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各种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逐步推进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了根本的转化,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合作、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动手、去获得。因此,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巧用破损球     
一、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运动技能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健康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教案是将学校的破损球作为教学用具,在课堂教学中再生运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性的活动,凸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想象,去创新,去合作,去锻炼,去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它能促使学生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搞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求知、探索,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以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限制和衡量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类型不同,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开放的、民主式的目标教学,即在目标教学的基础上,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甚至动手去做。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历史课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0.
王万花 《青海教育》2003,(12):33-3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逐步养成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的思维习惯,逐步学会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启发学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和2001年4月,我执教的《春》与《安塞腰鼓》分别获得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和全国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观摩比赛一等奖。回顾这两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眼看、耳听、口说、手写、熟读、深思、联想中活跃起来,自己去思考,去辨别,去分析,去归纳,去领悟,去创新,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独创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戴振飞 《湖南教育》2004,(23):10-10
语文课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形式、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把过去许多由教师做的事交给学生去说、去读、去唱、去品、去写、去辩、去演……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它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去探究知识,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复述类型谈胡文焱(金溪县实验小学)创造性复述,是让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改造的高层支复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联想、去想象、去思考,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其...  相似文献   

15.
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性的心理倾向,有利地推动着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问题,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和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做为一名教师,他的创新,就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尽可能在去制造快乐,让学生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快乐地去说,快乐地去想、去看、去做。本文就如何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扼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创造和求知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不懈地去追求、去实践、去探索。因此,要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必须顺应其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从转变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情感人手,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热情,使其由机械、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面对陌生的领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问题研究为主,其特征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中,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主要不再是授业解惑,而是去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我们.必须把学习的自由、权利、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模式的界定 初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挖掘创造教育思维训练点.指导学生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造能力:其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求、去探索.在寻求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