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弢的《琐忆》是一篇以写生动琐事来回忆、赞颂鲁迅先生的散文。文中所选写的虽是琐事,可都很好地反映了鲁迅的精神,而且写得十分生动,读来十分感人,确是一篇“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旨趣并佳的美文。  相似文献   

2.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师:对。巴金先生既是杰出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散文家。《灯》就是作者于1942年2月在桂林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3.
唐弢同志的《琐忆》一文,是一九六一年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岁诞辰,应外文出版社之邀而写,刊载于同年九月号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上。作者唐弢,原名唐瑞毅,现代作家,著名评论家,鲁迅研究家。他在三十年代做为一个文学青年,很幸运地结识了鲁迅先生,曾亲身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鲁迅精神的熏陶。由于他是怀着敬仰和热爱的感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因而使我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4.
《琐忆》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唐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唐弢,1913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县畈地唐(现属宁波市)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勉强读书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为生计所迫,十六岁考入上海邮局当邮务佐。1930年参加进步读书会,并在地下党领导下搞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作,同时学习写作。1933年开始向《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其中《新脸谱》一文被叭儿们误认为是鲁迅写  相似文献   

5.
唐弢同志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诞辰而作的散文《琐忆》,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有着浓烈的抒情意味的散文。作者选取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作为这篇文章的基本材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文章开头,引用了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因此,用这两句诗统领全文,就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先生“能憎,才能爱”的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作者正是以这种鲜明的爱憎感情为经,以亲  相似文献   

6.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8.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萧红将鲁迅尊为师长,在先生逝世后的两三年间,陆续写了三篇纪念散文——1938年写了《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1939年10月又写了长文《回忆鲁迅先生》。《记》(一)是忆写鲁迅生活片断中的点滴印象,尊爱之情犹如温暖、深沉之泉从记忆中涌出;《记》(二)是写鲁迅逝世后对一群庸人的反应所持的态度,充满了孤愤、郁闷之情。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是  相似文献   

10.
今年秋季使用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一、三、五册共有五篇鲁迅作品: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三篇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和《故乡》.我想谈一谈这五篇鲁迅作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书的故事》是新编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唐弢。它通过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进书给一位青年汽车售票工人的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深切关怀和青年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这篇课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可以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简要地讲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和鲁迅先生冲破重重压力,为青年提供进步书籍。课文开头讲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在上海。那时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当局对进步书籍控制很严,  相似文献   

12.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13.
紫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窗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一篇散文《秋夜》的首段,尤为别致而有趣.  相似文献   

14.
曹银根 《语文知识》2000,(12):40-43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篇忆往怀人的佳作。写作上,它琐而有序,琐而有纲,又能以小见大;内容上,通过“琐忆”,形象而风趣地再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因此,新教材高中第一册将它作为典范的记叙文而收录之。对于这篇文章的选材,各种教学参考书一致认为,是唐弢先生将自己与鲁迅的交往情况作题材的,换言之,文中所忆之事,都是  相似文献   

15.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6.
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用心血写下了五万余字的纪实性的文稿,《可爱的中国》、《清贫》就是其中著名的两篇。他把这两篇文稿连同给党中央的一封密信,托人交给在上海的鲁迅先生转交党中央。鲁迅先生冒着生命的危险保存着文稿和信件,几经周折,终于交给了党组织,使得以保存下来。《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是方志敏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两篇优秀的散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苛政猛于虎》(以下简称《苛》)是《礼记·檀弓》里的一个片断,但它又能独自成篇,《捕蛇者说》(以下简称《捕》)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出新意,只能令人生厌。倘若再去表现革命者被翻害的惨状、刽子手的凶狠,反而会破坏作品主题,也就失去了明暗两线交织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采用了虚写手法,不落俗套,别出心裁,从而组成了虚实相生的结构。节省了笔墨,增大了容量,克服了刻板率直的弊病。使作品结构紧凑,文字简炼,更富有含蓄性,达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令人思索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自然我后来还读过别的文章,可是并没有机会把它们一一背熟,记在心里了。不过读得多,即使记不住,也有好处。(巴金《谈我的散文》)可能以后还会有读者来信问起写作的秘诀,以为我藏有万能钥匙。其实我已经在前面交了底。倘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的一句:把心交给读者。(巴金《把心交给读者》)巴金的写作钥匙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之后,张承志选择散文这种更直白的方式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他在散文中坦承自己对鲁迅的景仰之情,鲁迅已经成为张承志的一个情结。《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是三篇直接写鲁迅的散文,对这几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其对鲁迅的认识发展脉络。从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张承志与鲁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新编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散文共选了两篇,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已列入杂文,不计在内)。这是两篇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事为主,后者以记人为主。这两篇散文,都是生活回忆性质的作品,故鲁迅说它们都是“从记忆里抄来的”。鲁迅的这些散文,以优美的笔调,沉郁的感情,挥洒自如地追叙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片断经历。在叙事和描写中,洋溢着记忆的芬芳,渗透着强烈的爱憎,放射出战斗的火花。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社会风貌,表达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是极为优美的散文,很适合于中学生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