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毛淑慧 《新闻窗》2011,(5):35-36
民生新闻是一种以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新闻。近年来,各类媒体中民生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事实证明此类新闻也最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但同样是民生新闻,有些栏目观众愿意看,而有些栏目却因为收视率太低面临停播的境地。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斌 《新闻前哨》2006,(9):71-71
电视民生新闻因其主要着眼于街道、社区,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新闻,老百姓的心事,老百姓的生活,如:经济住房、行车难和停车难、教育乱收费、下岗失业、外来民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等问题,因而特别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引发的电视新闻革命,它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不小的奇迹,毋庸置疑。但从目前的民生新闻发展来看,有些问题也应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生新闻已成为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版块。民生新闻,因其主要着眼于街道、社区,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新闻、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的生活,关注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因而特别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寻找新闻与宣传价值的契合点 与生活类、都市类纸质媒介的不同,党报要讲政治,这让党报常常只顾“讲道理”,其内容宣传价值有余,而新闻价值欠缺,而理想的党报新闻需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这当中的契合点越大,“新闻纸”的含命量就越高。分析党报“讲政治”的内容,不难发现,“关注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期待的。因而关注民生的议题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它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重在“民生”,与民众利益相关,围绕民众生活展开新闻事件、现象,有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国文 《新闻世界》2009,(12):61-62
电视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的特点,很快抓住了受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呈现井喷状态.笔者所在地市台就有了两档民生新闻。虽然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一窝蜂而上,缺少短期策划和长期规划的情况下,民生新闻发展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浪费各台人力资源和资金,难以保证节目的质量。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闻的生命之源。围绕这一原则,当前,各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从而在新闻媒体形成了民生新闻热潮。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新闻改革的成功尝试,因此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媒体把关注老百姓生活理解为对民生市井、日常琐事的关注,甚至将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严格划分开来。笔者认为,这样  相似文献   

11.
党报把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来抓,已是大势所趋。何为民生新闻?我国首次出现“民生”的概念是《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计。后来这一概念扩大到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因此。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其内涵为: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由于党报民生新闻与市场化相伴而来,党报在抓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认识层面、操作层面上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此,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并跳出这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3.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一些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的民生新闻的报道。笔者通过考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餐前后》、佳木斯电台的《行风热线》、《新闻故事》等广播节目,体会到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讲述真实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述让老百姓感动的故事。总之,构成民生新闻的三要素是:感人故事、人文关怀、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与老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因而广受读者关注。要写好"接地气"的民生新闻,就要在选题、采访、写作三个环节下功夫:挖掘有新闻价值的选题,多方采访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写作上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的电视新闻内容来看,近十年民生类新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不可置疑的是民生新闻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全国现在很多的电视台更为广泛地报道大众新闻,报道更贴近民生,更为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有不少卫视也开办生活等类似民生频道,有很多的电视频道更是为广大百姓解决难事,实事,使老百姓真正地体会到了实惠,更是让社会的底层人民有了吐露心声的平台,这也是民生新闻近十年迅速火热的重要原因。现在正值民生新闻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7.
赵庆康 《新闻传播》2013,(12):115-116
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详细的报道,它的特性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传递信息。本文主要是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在一起,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以促进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老百姓办实事。  相似文献   

18.
刘征 《视听界》2007,(2):53-54
空洞、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往往是老百姓数落时政新闻常用的字眼。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因为不“实在”。同样在许多时政新闻记者的眼里,自己俨然成了“御用记者”,只要服务好领导,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其实,时政新闻最实在,因为如今时政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怎样才能把时政新闻做成“实在新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民生问题报道广大老百姓身边的事,关注老百姓的需求,获得老百姓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当前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在报道中却出现同质化、缺乏深度等问题,使得民生问题的价值和质量受到质疑。本文主要结合民生新闻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现状,探讨了做好深度报道民生新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颇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电视新闻类别,县级电视台因其具有地方特色和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的优势而成为民生新闻发展的阵地。要做好民生新闻,需要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在互动性上下功夫,创新播报形式,并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做到"以小见大",从而获得老百姓持续的关注、喜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