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杲罡 《下一代》2014,(11):9-10
今天,我们来讲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呀?"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孵小鸡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  相似文献   

2.
<正>上帝看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迟迟没有中国科学家的身影,就把爱迪生降生在了中国。爱迪生出生时,举家上下欢呼雀跃。4岁时,爱迪生把鸡蛋放到被窝里,妈妈说他:"你干吗呢?""孵小鸡呀!"妈妈大惊失色:"这孩子怕是精神不正常了吧!"连忙带他去看医生。爱迪生9岁了,他拆开了家里的电视机。爸爸火冒三丈:"你个臭小子,皮痒了是不是?"于是就一顿猛揍。  相似文献   

3.
<正>爱迪生"孵蛋"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哩。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长出小嘴、小脚、羽毛,等小鸡长大了,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叽叽叽,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了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个儿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天,托马斯·爱迪生回到家里,拿给妈妈一封信,“我的老师让我把这封信只拿给您看.”他的妈妈眼中含着泪,大声给儿子读出了信中的内容:“您的孩子是个天才 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足够多的好老师来培养他,请您自己教他吧”  相似文献   

6.
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沮丧地回到家里,猛地扑到母亲的怀里“哇”地大哭起来。他哽咽着说:“妈妈,老师说我是个笨蛋,他不要我去上学了。”那位母亲不禁一愣,片刻后,她坚毅地捧起孩子那流泪的脸蛋说:“孩子,你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强,我亲自教育你。”经过一番安慰,那个孩子很快破涕为笑,安静下来。这个孩子就是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世界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在被老师赶出校门之后,在家里跟母亲学完了小学课程。母亲“你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强”的话鼓舞了他,赋予了他自尊,成为他童年甚至一生的心灵支柱。爱迪生母亲的话是一句暗示。…  相似文献   

7.
正小艺和奶奶常常放学后躲到办公室里,等所有人走完才敢回家。看着老人和孩子躲在墙角战战兢兢的样子,我心中总是隐隐作痛。老人是怕小艺被妈妈抢走。据说,小艺刚出生一个月她妈妈就去了韩国,一待就是九年,直到孩子上四年级才回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跟他爸离婚,第二件事就是抢孩子。于是两边就展开了"抢孩子"  相似文献   

8.
晓阅 《小学生时代》2008,(12):27-27
推荐:日本最受欢迎的科学实验书!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你的科学呢?就从《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相似文献   

10.
王洪明 《家庭教育》2011,(10):26-27
一个孩子站在小区门口等妈妈,他突然看见在小区马路的对面,他同学和同学的妈妈正在商店里买东西。那个同学买到了一件他俩都非常喜欢的小玩具,就喊他:“快过来呀,这个很好玩的。”孩子非常兴奋,就向马路对面冲去,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男孩12岁了。由于家里住房条件的限制,从小他就和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一张床。半年前,家里分了新房,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久就发现,这个孩子把妈妈的衣服如:上衣、裙子、袜子等铺在床单的下面。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是为了把衣服压平整一些。而且他有时还会在爸爸妈妈睡着了以后,溜进他们的房间看他妈妈。妈妈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很担心,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因此,我们请专家予以解答。为什么12岁的男孩把妈妈的衣服铺在自己的床上?是出于什么心理,他有时会偷偷到母亲的…  相似文献   

12.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仅记录在册的就有1000多种。爱迪生儿时酷爱化学,为了赚钱买实验药品和设备,12岁起他就在火车上做卖报的工作。后来征得列车长的同意,把火车的吸烟室改成了他的“列车实验室”。有一次,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着火,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4,(7)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1847-1931)小的时候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被老师辱骂为“愚钝糊涂”的“低能儿”退学了。他眼泪汪汪地回到家里,要妈妈教他读书,决心“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有一天,爱迪生抬头仰望天上的鸟在天空自由翱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他紧皱眉头思索着,忽然想到:如果人的身体里充满了气体,不也会象气球一样升上天去吗?于是他在家里的地窖作实验,发现一种药粉能产生气体。他让小伙伴米吉利喝了下去。可是,不多一会,米吉利肚子巨痛,大声哭喊,差点送了命。爱迪生的妈妈知道后,打了他一顿。“不许你再搞实验…  相似文献   

14.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迈兰镇的一个农民家里. 爱迪生的少年时期,是在贫寒中度过的.他仅读了三个月的小学就失学了.为了养家糊口,12岁的爱迪生便在火车上卖报.他利用自己劳动的钱买书、买笔、买纸,挤出时间刻苦地学习.他还利用废旧物品做简单的实验.在4年的卖报生涯中,爱迪生搞了4年的实验.他对自然科学知识极感兴趣,搞实验几乎着了迷.他在火车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他的家也变成了他的实验基地.少年时期的爱迪生,完全靠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物理、化学等知识,他的发明创造才能,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体验被肯定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不要吝啬我们嘴中赞美的语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当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当中,他就学会了感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挖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感激。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多一个瓦特;多一个牛顿;多一个爱迪生。  相似文献   

16.
《母婴世界》2013,(2):62-63
2岁的孩子希望有人和他玩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他有时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原因正是这个——希望有人和他玩,都没人和他玩。当妈妈下意识叫他停的时候,他明白了,我这样做你就有时间陪我玩了,因此,他就更变本加厉了。妈妈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做什么,并向他说明只要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和他玩五分钟或X分钟。或者让他自己先独立玩五分钟,只要玩得乖,就和他一起玩。一般说来,让孩子有了希望后,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孩子可以玩电子产品吗?如果可以,玩多长时间合适?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市场上设计出这么多电子类的早教产品?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iPad要不要管?聪聪从几个月大就开始玩手机,只要妈妈忙不过来时就用手机放儿歌给孩子听。现在聪聪已经3岁多,每天见到妈妈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手机,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妈妈又买了iPad,让孩子学英语。妈妈发现,孩子从里面学会了很多新东西,手指也更加灵活。有时妈妈在想,用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蛮省心的。  相似文献   

18.
孩子幼小的时候对妈妈是极其依恋的。比如,哭闹中的婴儿,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就能很快安静下来;而当母亲不在的时候,拿一件妈妈穿过的衣服包裹孩子,孩子也会平稳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闻到了"妈妈的味道"。可是,当孩子进入童年期,其至长大成人后,他们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孩子太黏人     
面对孩子的黏人现象,要理解他的心理需求,让他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然后再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发展独立性。小末1岁多了,突然变得很黏人:只要妈妈在家,就会一直跟着妈妈,就连妈妈上洗手间,也要跟着进去,如果妈妈关上门,他就会在外面使劲敲。这让妈妈有些不解,又有点生气,怎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变得"没出息"了呢?!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厨房     
赵正永 《辅导员》2011,(21):18-18
一位美国男孩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他母亲独自一人生下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读了护士学校.成为一名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抚养大了儿子,从小到大.孩子和妈妈的关系都非常亲密而融洽.虽然他从没有得到过父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