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成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最完美境界,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创设的书画故事课,充分体现了大成美育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和高标准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根据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理论”,确立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大成美育的实验与研究》。“大成美育理论”为学校教研指明了方向,“元素结构教学法”为其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如何突破办学条件制约,如何发展!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以美育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1997年8月,我们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中国大成美育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实验。在国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和谐施教,双轨运行,发挥大成美育的启导功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课题。经过4年多的时间,在总课题的指导下。“大成美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促进观念的转变我们接受了“大成美育”这一科研课题后,立即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4.
大成美育的核心理论是名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所谓“大成”即“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有关这方面的学问就叫大成智慧学,用大成智慧学思想指导的教育即为大成智慧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节奏是构造“主体之美”、感受“客体之美”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美育应该研究的重要概念。综合节奏感的培养,是现代美育的现实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实施“大成美育”实验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空白多、活力强、见效快等特点,艺术以其鲜明的美学特质展现出广阔的美育天地。艺术具有美化心灵、培养品格、开发智力、启迪智慧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实施大成美育1.情感交融策略。艺术教育目标是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而且这种浸润的力量能够达到心灵的最深处,能够培养起“融美与心灵”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厌恶,而这种教育方式,应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且伴随着教育者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红楼梦》学会前会长冯其庸先生曾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四境界”之说:即文字、文学、文化与灵魂。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绝不仅仅只是文学作品,更是我们窥视社会文化的载体与促进人生之大成的力量,即孔夫子与鲍鹏山先生所言的“兴观群怨”之说。孔子曾说人生大成的起点在于“兴于诗”。诗词,是诗人们强烈情感的自由表达,它是王国维所言的“赤子之心”的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8.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五育融合”是学校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文化、课程、学科与制度育人的整体体现。新时代学校美育也应注入新的内涵,即生活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其价值体现在它是德育的基础,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探索和研究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具有确证美育课程定位、推进美育课程内容完善、助力美育功能实现三个方面逐级递进的价值。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应遵循循证实践逻辑、实践范式逻辑、人的“未完成性”逻辑。通过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探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制定多维评价标准,追求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优化多种评价方法,探寻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音乐学习潜能的发掘 ,要求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特色、可持续的音乐能力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音乐终生联系的纽带 ,培养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大成美育“低、慢、多、高”的教学法原则科学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话语制度分析使用动态的方式研究制度变迁,它关注观念的实质内容与话语的交互过程,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制度视野、解释功能和方法论意蕴。我国当代美育政策演进话语制度分析模型由观念分析、话语分析、制度分析三者相互渗透、融合而构成。我国当代的美育观念在冲突和博弈中经历了由“粗浅”到“精细”的演变;美育的主流性话语性互动既有自下而上的,也有社会大众层面的;美育政策的制定者需要综合考量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社会现实与美育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挖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和美育相融合的实践教育内容,研究构建“三维度·三融合·三联动”的“思政+美育”实践体系:从“社团活动美育课程、潜在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程”三圈层维度入手,创建美育型社团、师范内涵校园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基地;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社会服务与艺术展演”“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三个层面融合开展实践育人;以学分为纽带实现第一(校园内、课堂上)、第二(校园内、课堂外)、第三(课堂外、社会中)课堂联动,将思政理念、元素融入美育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又被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在开拓智力、净化情感、构建人格,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情感性(以情感人,理在情中);二、形象性(以各种美的形象和声音去触动人们的情感);三、娱乐性(寓教于乐)。在这些方面,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有着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15.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在美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美育,美育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美育人,以美怡情,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操,是语文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  相似文献   

16.
美育与脑科学的结合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它们的结合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大脑两侧功能研究与美育特有的“开发右脑”的作用;二是大脑皮质调节包括杏仁核在内的边缘系统机制对美育的启示;三是脑内吗啡肽的研究对美育作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学校美育的内容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校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渠道,它具有人文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遵循“自由,和谐”的原则,学校美育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来实施,通过和谐关系来美化和净化学生心灵和精神,通过美的对象来熏陶学生,通过美与艺术的知识和理论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品格塑造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学科,它具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功效。本文从“活动体验”“自主学习”“对话教学”三个维度论述了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教育途径,应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以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需协调互补,共同推进。美育的内容层次,则是由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三方面构成,共同完成对“完整的人”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秋平 《教师》2011,(11):116-117
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总结出“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帮助学生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性,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它提高了学校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本文结合科学教学浅谈“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