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梁衡先生的《匠人与大师》.文中有一段话值得品味:“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梁先生绘形剖理,形象作比,深刻地阐释了“精神到处文章老,  相似文献   

2.
读了梁衡老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匠人与大师”一文,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梁老师把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归纳为: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他把大师比为  相似文献   

3.
读了梁衡老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匠人与大师”一文,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梁老师把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归纳为: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他把大师比为辉煌的里程碑,把匠人看作是可贵的铺路石。得出社会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  相似文献   

4.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  相似文献   

5.
匠人与大师     
本文写得很透彻和大气,作者从匠人与大师的区别,论述到民族生机和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大课题,很有启发,值得一读。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  相似文献   

6.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  相似文献   

7.
习作,是进行语文综合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在小学阶段,习作就像是一个"门槛"、一道"鸿沟",很多学生在门槛外徘徊,在鸿沟前止步,不知道如何进行超越。提到教习作,很多教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进入三年级后,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  相似文献   

8.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个“运斤成风”的故事,大意是:楚国都城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刷墙时不注意把一点点石灰涂到自己鼻子上了,他就请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把石灰削掉。那个匠人把斧子挥舞得象旋风一样迅疾。一下子非常准确地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完全削掉了。一点也没有碰到鼻子。而那个郢人面不改色,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儿。后来宋元公听到这件事,就把匠人召了去,要他再表演一次,匠人却说:“我过去是能这样,但现在不行了,跟我合作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匠人石的“运斤成风”一向使人们叹为观止,而郢人的“立不失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然,没有匠人石的“运斤成风”,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决不  相似文献   

9.
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语文的智慧,应该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纯美的享受,它往往在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行为的产生中显现。智慧的语文源自于教师观念,生发于语文课堂,生成于语文生活。一、简单:智慧语文的根植土壤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下人到集市上去卖瓜,在瓜摊上竖起一块招牌,上书四个字:"此处卖瓜"。有人对他说,招牌上的"此处"是废话,瓜已经摆在这儿了,还用标出"此处"吗?于是卖瓜的把"此处"二字擦了。又有人对他说,"卖"字也属多余的,这么多的瓜不卖还能自己吃?于是卖瓜的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小学语文教育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涌动着一股巨大的改革浪潮。十年来,语文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争鸣为语文课程建设提供了民主参与的平台,不断推动语文学科建设向公开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一、语文教育"百家争鸣"的背景探析当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无疑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免不了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学术争鸣成了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新景观。  相似文献   

11.
永不放弃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采茶。山坡下有一块瓜地,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的皮球又大又圆。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几次走向山顶,可总是又不由自主地从山坡上走下来,像一只偷油的小老鼠。我想他一定睡着了,这大夏天的中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老树的叶也卷了。而此时的中  相似文献   

12.
冬天,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王晓东的女人。那是一个明艳而温暖的冬日,我到某家宾馆去看望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在宾馆二楼客房部办公室里,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女人在读书。她端庄地坐在办公桌前,用一双白皙的手捧着陈忠实的《白鹿原》,正痴迷地读着。面对这个读书的女人,我激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正>G·波利亚说过:"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了一道门,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区域".当一个问题与众多知识、方法、模型存在内在关联而具备解法多样性时,其往往具备更广泛的教学价值.面对一个具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问题,如何想到某种解法是一个层面的要求,对反复推敲后所得解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升华为解题策略,则是更高层面教学要求.尤其在高三复习阶段,以问题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李兴春 《河北教育》2006,(10):37-38
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在我成为教师之后,我的日记又多了一道风景。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喜欢并默默地耕植于这片天地,深深地执著于心灵的梦想。每当我欣慰地敲击出一页页的铅字时,留下的是一个个或深或浅的美丽脚印。 格式化和个性化 学会用嘴巴说自己的话,学会用脚走自己的路。文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个性文化才是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日,老刘去逛街。那天天气很热,走了一会几老刘就满头大汗了。他看见路边有一个西瓜摊,便上前问:喂,你这瓜多少钱一片?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计多维性练习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 ,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 ,获得创造结果。因此 ,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对同一种词义 ,写出不同的词语 ;针对同一种意思 ,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 ;针对同一篇课文 ,作不同层面的理解等。为了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 ,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 ,我设计了一道练习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另拟几个题目。结果 ,学生们列出了《作家…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最具活力最具生机的人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世界。再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最具人文性,收入教材中的篇章,无不彰显着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们的鲜明个性。面对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教材,我们语文教师怎能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不能再让结论的统一性和教学的程式化束缚我们的手脚,应在专业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本文来谈谈语文教师的个性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唯一能吸引少年,使他们感到钦佩,有力地启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是那些智慧过人、智力丰富而又慷慨大度的人。"这是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诸多名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启发着我去反思、去探求语文教学的要义。怎样能做一个吸引学生,受他们爱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力的教师呢?一、与书本打交道,做一个博闻强识的教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  相似文献   

19.
给自己化妆     
妈妈有一个亮闪闪的小包,一道红、一道黄、一道绿、一道蓝……漂亮极了!我好奇地问:“妈妈,包里都装了些什么?”妈妈神秘地说,“不告诉你。”  相似文献   

20.
曾看过这样的一幅国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画面看似平淡无奇,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去思考,去美学再创造。国画大师们寥寥数笔便表达出无尽的意蕴,其实,我们语文老师也可以成为“留白”的大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自我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