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咬手指甲     
不知从哪天起,宝宝忽然开始咬指甲,制止和提醒了几次都没有效果。指甲里有多少细菌啊,妈妈真是越看心越急。宝宝为何会爱上咬指甲?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呢?为何会爱上咬指甲?他的吸吮欲望还没有完全满足宝宝通常在1岁半之前都喜欢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获得快乐体验,然而如果宝宝吸吮的欲望在那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吃奶总是吃不饱,或妈妈离开宝宝的时间很  相似文献   

2.
钱纪平 《今日教育》2007,(10):27-28
幼儿到了一定年龄后,仍然固执地吮吸手指或咬指甲,往往是幼儿内心紧张、不安、焦虑、烦燥、抑郁、忧虑、压力、孤独等一些消极情绪的表现。如果成人对幼儿的这一行为不予重视,忽略了这些幼儿的心理状态,幼儿未来心理的健康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其手指和牙齿的发育也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园配合矫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成为必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的儿子今年11岁,读五年级。他有个咬指甲的毛病,从小学三年级至今没改。开始的时候,我想孩子还小,长大了毛病会慢慢改掉。可是到现在就要是初中生了,还是没有改变。我担心这个坏习惯会给他今后的人生带来不良影响。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能够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马志国:三年级是一个转折期,容易出现适应困难,  相似文献   

4.
1高中学生的学习焦虑的表现1.1认知方面注意分散,记忆衰退,反应迟钝,思维不清,重度焦虑者在临考前感觉到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学习时有些神态恍惚,眼睛似看非看,脑子似想非想,出现"盯着书看,却怎么也看不进,不知道自己的在想什么。"考试则对试题的专注度不够,无法集中深入思考,思维狭隘,难解问  相似文献   

5.
“焦虑心理”是由当前活动或对未来活动的预想而引起的,在个体身上表现出那种紧张、不安、忧虑甚至恐惧的怀疑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而普遍地存在焦虑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能敏锐地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焦虑水平,并设法调节这  相似文献   

6.
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基于病理心理的高危风险不健康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较大的普遍性。目前还尚未被确立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且其严重危害性还不为教育者所知晓和重视。学校德育亟待从成因、不良后果诸方面深入探察,以期找到比较安全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咬指行为(包括啃指甲、吮手指)在幼儿期比较常见,但我在工作中发现,身处高中阶段的职校学生,有咬指行为的也不少见。在高三年级某班35名学生中,存在不经意啃指或吮指行为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和大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编制而成调查问卷,对某市属高校大学新生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的数据应用Ep idata 3.02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绪改善明显。干预组新生的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哭闹、不让父母离开的情景,这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异常反应是新生入园焦虑的重要表现,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了解孩子入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有:①哭泣不止。有些刚入园的孩子,从父母离开后一天到晚哭泣不止,不吃饭、不睡觉。老师怎么劝说都不听,直到父母来接。②反复唠叨。有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开后总是反反复复唠叨一句话:"爸爸妈妈来接我""我要回家""给妈妈打电话"等,他们听不进去老师的任何劝说、解释,总是  相似文献   

10.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 《教师博览》2007,(6):45-45
ABC人格理论是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中使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C21),在对天津瑞景中学初高中学生施测后,收回有效问卷184份,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与学业排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娟 《教育导刊》2006,(6):50-51
现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幼儿父母工作流动逐渐增多,孩子转园的现象也变得频繁了,无疑,这些转园幼儿逐渐成为我们所关注的一个群体。由于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都产生了较大改变,因而容易在许多方面感到不适应。本来从不适应逐渐走向适应的过程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幼儿适应能力较差,可能长时间不能适应新环境,由此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这样就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拟分别从老师和家长两个角度提供帮助转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的几种应对策略。一、老师可以做的了解转园孩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导刊》2011,(12):55-57
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及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小学生学业情绪干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开展课前一分钟情绪调节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并实施相关主题班队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学业情绪;通过对部分有不良学业情绪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家庭辅导和小团体辅导,促使学生学业情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探究考试焦虑个体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以及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表明:(1)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存在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女大学生痛经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痛经的女大学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对照组2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一般性心理支持、认知调节、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处理。对40例女大学生痛经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情绪。结果: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情绪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改善女大学生痛经患者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三年级是学生考试焦虑最明显的时期。通过前测发现,高中三年级学生具有较明显的考试焦虑倾向;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析对比发现,认知行为干预对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女生的干预要优于男生,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叶丽雅 《成才之路》2012,(24):35-36
正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儿童后来所面临的环境事件越熟悉,分离时的焦虑就越弱。约70%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幼儿园后看到亲人离去会感到不安、害怕,会哭闹。几天后,当他们适应了新环境,才能安心玩耍,等候亲人。约20%的宝宝刚入园时并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不安,且容易接受安慰,亲人来接时反而会回避。仅有10%的宝宝进入幼儿园时会哭闹反抗难以安抚。他们在亲人来接时会主动投入怀抱,但对亲人的爱抚又会有反抗表现而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9.
虽然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表现大致相同,一般会出现行为刻板、喊叫、哭闹、自残、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但由于其生理、智力、认知以及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其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又不同,从而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干预措施也相应不同。本文通过个案的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异常情绪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考试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考试焦虑是影响学生进行正常考试的一种心理障碍。通过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时策。会使学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