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曹鸿飞对话成员:彭永帆、鲍丹丹主持人: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交汇。审视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还须在坚守与突围的应有追求中提升教学品质。基本品质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气质语文气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色。有了这种底色,情感的熏染,思维的绽放,对话的展开,活动的延伸,资料的引入,才会有一种依托,一种支撑,才会锦上添花,靓丽动人。语文气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气。这种底气,表现为语言的芳香,文字的醇味,语言和情感共生的魅力。打足底气,语文课才能凸显踏踏实实、大大方方的…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人们有了这样的误解: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激发,却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殊不知,任何一种思维品质都得从小养成。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应在低段语文课上缺席,而应在语文课上闪亮。  相似文献   

3.
李明明 《教师》2010,(23):78-78
语文是情感的寄托,是美妙的音乐,是韵味无穷的诗,是可以诉自己心中意、言自己心中情的优美的诗。让语文课文成为一首朦胧的诗、让课文的意境自然成诗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艺术追求,本文尝试从此方向来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贺爱 《考试周刊》2011,(29):56-57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动,感动会给学生生命铺上了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语文课上离开文本热热闹闹的讨论会让学生感动吗?语文课上学生忙于回答教师提出的众多问题,而没有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悟、真挚的情感,学生会感动吗?在与"语文"这个令人心动的字眼的交流中,只是千篇一律的"题海",学生会感动吗?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情感是语文的底色,语文课往往是靠情感获得力量的。注重情感既是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促进手段。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情感,语文教师要有情感,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应该是语文教师执著的追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激情走进学生的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在绽放着师生情感互动的火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感悟,张扬个性,升华思想,从而促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味"是语文的文学韵味——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感悟的韵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色,资料的引入、思维的绽放、情感的熏染、对话的展开、活动的延伸都因这种底色靓丽动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尽管各种电教手段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但创设教学艺术中教师情感的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语文课绝不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作者一道去热爱,去憎恨,去感觉,用艺术去感动学生,去点燃学生,去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等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品读来理解、体会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虽然有些文本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通过语言的品读来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说明文这种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它的语言,是它独特的言语方式,而不是其他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性,让语文课成之为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情感味""儿童味"、"风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色,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其他课,而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统领下,如何上出小学语文课的"情感味""儿童味"和"风味"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A4):37-38
小学语文课的宗旨是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综合性的提升与发展。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将这宗旨完美的体现出来,深度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小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充分地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深度学习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实现语文课程对于人文性的基本要求。文章根据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艳红 《考试周刊》2009,(35):54-55
语文学科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科.如何让这种富有活力的学科展示出它的特点,是语文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从活用教材、活用教学方法、活用教学语言三方面阐述如何使语文课“活”起来.展现语文课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3.
徐雷 《考试周刊》2012,(59):45-46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突发事件中恰到好处地灵机一动与即兴发挥,它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广泛存在也应大力推广,我认为语文课尤应如此。这种机智借助于老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共同实现,它甚至可以采用诙谐自嘲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师更是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化"春风"为"细雨",  相似文献   

14.
冯家传 《新课程研究》2006,(10):66-67,65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的改变是令人欣喜的,成效是明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逐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得到重视与落实。但在一个追求形式创新、关注人文性的思想浪潮影响下,有不少课堂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走偏了方向,走向了热热闹闹的课堂,多媒体当道的课堂、多种教学手段堆砌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抛弃了语文教学优秀的传统,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一一语言学习、训练与感悟,导致语文课严重走样,重度变味。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背景下,强制隔离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教育严重不足。作为个体接受教育的始端和正规语言训练的开端,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情感教学。这不论是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还是语言发展来说,都起着重大作用。因而,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要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寻找情感与教学的最优契合点,努力开拓创造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新课改的误解,语文教学出现了表面豪华现象。语文课堂上出现一批"精神贵族",似乎越来越追求形而上的内容。笔者截取来自一线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呼吁警惕语文教学中的"贵族化"倾向。一、"人文"泛滥化"人文"泛滥化——指的是追求所谓情感熏陶和诗意栖居,使语文课极尽豪华之能事,语文课已经变成情感熏陶课、生命教育课。语文什么都管,就是不管"语文"自身;语文教师与别科教师抢起了"饭碗";就语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呈两极化趋势,一极是前沿的实验教学,另一极是延续了17年的教学模式及应试教学思路.基于我们的社会期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师生双方的实际,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既不能依照17年模式及应试教育思路运行,也无法全面铺开实验教学,而是应该让语文回归语文,回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上来.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包含语言之美、情思之美等,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从苦教、苦写、苦背中解脱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听一次有味道的小学语文课,往往是一种极为愉快的美的享受。我对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教学,便有这样的感觉。许多人聆听过这几位特级教师的课,也都有这种同感——美哉!诚然,与别的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古老而且美丽的学科。语文学习是一个追求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是使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前不久,曾经外出听了位教师上《月光曲》一课,感触颇深。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清新、细腻,感情委婉、真挚、淳朴。细细揣摩课文,本文有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明线,讲了贝多芬情感发…  相似文献   

19.
任端巧 《教师》2011,(33):35-35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浪潮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也有些课堂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往往一味追求情感体验的极致状态,以为教学效果达到了,大功告成矣。但我们不妨深思一下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语言的学习哪去了?离开了语言的学习,语文课还称得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呈两极化趋势,一极是前沿的实验教学,另一极是延续了17年的教学模式及应试教学思路。基于我们的社会期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师生双方的实际,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既不能依照17年模式及应试教育思路运行,也无法全面铺开实验教学,而是应该让语文回归语文,回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上来。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包含语言之美、情思之美等,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从苦教、苦写、苦背中解脱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