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生态环境导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响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对于处在急剧变革和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里,朝代的更替,乱世与治世,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以及经济格局的变化都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外经济开放形成"替代效应",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趋于收敛。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起到正向影响,而资本强度、能源强度则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前题——中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 本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大幅度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达到57亿,并且以每年约8000万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愈来愈突出,在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矛盾中,资源是核心。自然资源进入社会经济系统后,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消费领域之间发生流动,这一流动过程产生两种效应:生态环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社会经济效应,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对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资源合理利用方向,构建资源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挖掘资源潜力以及阐明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加之气候变化、土地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使我们所面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影响。10月20日.英国政府智囊机构推出报告指出,人口的迁移与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未来50年,环境变化将严重影响人口迁移的模式,而目前我们大大低估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运用相对风险模型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并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预判趋势.研究表明:以水体为环境受体,干旱气候灾害和人口增长这两类自然风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风险源;沿线区域中,中亚和南亚国家处于高生态环境风险区,欧洲多数国家处于低生态环境风险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人口作为影响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增长模式和数量水平对一国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落实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结合人口转变理论,利用时间序列,以计量方式对我国2000—2012年的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从经济角度对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推测我国短期人口增长方式、经济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很高,其生态环境效应值得关注。铊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毒性较烈,是一种分散金属,在生态中含量很低,但随着人们对铊矿的开采与利用,岩石中的铊向环境中迁移,然后通过食物链逐渐向人体富积,对公众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土壤铊污染治理和修复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铊在环境中的分布于迁移,并对其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和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以推动贵州省铊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的进一步研究,并为贵州铊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南京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叙述了建国以来南京城市化的三个阶段。表明了我国古城南京目前已进入了发展迅速的城市化中期,是我国少数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而人口机械增长是南京市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随后,作者通过对南京人口集聚指数的变化比较分析,阐明了南京人口在城市化地域分布结构的模式和特点,指明南京人口在空间上主要仍然是集聚,且有饱和趋向。文章最后提出了南京人口分布和城市发展的趋势,认为南京城市跨越长江这道“门槛”、向江北发展是必然的结果,一个新型的、地跨长江两岸的南京城就要出现。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研究领域,首先它是运用基础科学的基本规律,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分布特点及其利用条件进行研究,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自然资源的研究具有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特点。 当前,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消耗了巨大的有限资源,而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自然资源是当今和人口、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凌河是位于辽朝中京的一条河流,该流域内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了扩张领土,辽太祖、太宗迁移大量人口来此.辽朝中后期,由于上京腹地环境问题影响, 圣宗也大量迁移上京及中原人口于此.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使大凌河成为辽朝中后期农业中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及野生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及野生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15,37(6):1107-1107
<正>中国持续3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乡村聚集到城市,到2010年,全国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毫无疑问,这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人口的分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效应已经产生了或者将要产生持久的重大影响。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短期内快速发育形成的若干超大城市,还没有经历过超大规模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生态环境系统的彼此长期相互适应的考验。城市的规模不可能不受资源环境约束而无限制扩  相似文献   

16.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05,27(2):174-175
1人口增长是造成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识 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中,人们往往认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进而将其作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所构建的一些分析模型中,也多以人口数量与资源(如土地、水、能源等)数量和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认为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并因此把计划生育指标这一反映人口数量控制的指标作为评价可持续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陕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张璞,潘新华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区分非正规居住和正规居住两种模式,基于理论分析,分别构建两个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提出两个研究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4年广东省和山东省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1)在非正规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是城市间人口流动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呈现为线性方式;地方政府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会导致人口流入;地方政府减少工业用地供给,会导致减缓人口流入(或导致人口流出);(2)在正规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是城市间人口流动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呈现为倒U型方式;在(0,S_i~*]区间内,增加工业用地供给或减少住宅及商服用地供给,有助于吸引人口流入;在(S_i~*,∞)区间内,增加住宅及商服用地供给或减少工业用地供给,有助于吸引人口流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过去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快速的增长。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要在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又不影响对环境的保护。目前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农村,因此如何保护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于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社会公众参与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对于社会企业而言,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基于人口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公益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寻社会企业发展对于人口生态环境协调促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