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制评定学习成绩,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理解,也引起了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调查分析小学生心态变化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他们在感受了外界影响后形成的心理定势,与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是一项速度快、变化多的隔网对抗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战术,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十一分赛制实施以后,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本文从心理状态内涵着手,分析十一分赛制实施后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具有的一般特征,讨论形成良好心理状态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以便在比赛中更好的调控心理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3.
上好体育课也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老师不仅要做好备课、各人、备场地的"三番"工作,即钻研教材教法,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而且还要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教法,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本课的任务,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状态是指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指向与心理活动。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神经类型、训练程度、运动经验的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也不一样,研究这些问题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下面根据学生上课时所表现出的几种心理状态及其应采取的措施作一些探讨。第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求职是一件痛苦的事,既考验人的体力,也考验人的心理。而心理状态往往会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真害怕自己的心理原因影响最后的面试。我该如何面对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与压力?  相似文献   

5.
何军 《湖南教育》2008,(2):38-38
乒乓球比赛时的情况千变万化,队员的心理状态也随比赛性质、任务和比赛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但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临场技术、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在乒乓球比赛中,强弱的转化往往是由某些心理因素干扰作为突破口的.例如强队败给弱队常是由于心理上准备不足而形成的,所以当临场出现预想不到的比赛局面时,就完全可能陷入被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情绪的变化,引起技术的走样、战术的失调,最后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师体育系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哪些主要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如何创造有利环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总特征。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突击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心理状态将要随着身心的成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与池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从教的这几年里,发现不同的班级上同样的课的反应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在不同的上课时间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有时候表现得很活跃很积极,有时候会显得懒散、消极,课堂效果时好时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各个班级的班风和性格外,心理变化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教师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会影响到上课的状态和课堂效率。作为教师,面对各种变化都要有巧妙的应对,使自己和学生的心思迅速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第二性征日益明显,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也较低,课堂讨论也不够热烈,常有问而不答的现象,这并非学生故意使教师为难,而是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只要因势利导,就能克服由此所造成的消极因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变化较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调节,就会引发行为偏离,生出事端。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好中职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往往会有直接的影响。心理状态是思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 ,这就要善于调查分析心理活动 ,了解和把握人的心理状态 ,创造良好的心理活动的客观环境 ,积极引导心理发展 ,巩固和发展积极心理因素 ,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当“人逢喜事精神爽”时,感受性特别高,思维活跃,记忆清晰,情绪开朗,做事果断……。总之,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状态。反之,有时在遭受挫折以后,则在一定时间内感受性降低,思维迟钝,记忆模糊,心情压抑,沉默寡言,智力定向不清,注意不稳,表现为一种沮丧、消沉的心理状态。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三毕业生而言,考前具备何种心理状态,关系重大。有人作过研究,指出考试效果对心理状态的依赖,可导致50%的成绩变化。的确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可以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控制自己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2.
足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术与战术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足球运动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应该懂得赛场上的心理控制。比赛和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从平时的运动训练到运动竞赛,需要进行较大的心理转变。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入校新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由此所引起的学习成绩的变化,利用入校新生心理状态 朱稳定性和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转移,建立了心理状态的马氏动态模型,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心理咨询的最优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实习性质因素,工程类高职学生实习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较大,本文对我院铁道工程系学生进行SCL-90调查,采用PASW Statistic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工程类高职学生实习前.后心理变化原因及造成工程类高职学生实习后心理状态与普通大学生心理状态差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水平与心理状态关系紧密。网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包含了多种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态,即:心理状态,呈现出运动竞赛中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同的得分效度。  相似文献   

16.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业余体校跆拳道教练员,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参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调控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保持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实现学生心理健康,保证其学业、生活等方面正常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中,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变化,采用新的措施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当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流动变化性的特点。心理气氛形成后.会成为一种团体的环境压力对每个成员产生影响,并持续一段时间。强烈、浓厚的集体情绪状态有时会持续一堂课。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变化,学生完成动作的成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之间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心理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震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需求是指个体有待于满足的心理状态,在幼儿园保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健康的心理需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一旦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幼儿的心理需求也相应发生了新的变化,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需求产生的原因和变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正确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笔迹往往反映了学生当时心理状态。我们从学生字迹前后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当前学生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大的变化。从笔迹看学生心理状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字体的空间与笔顺发生变动和字迹细小,且越写越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