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书院志只有确立了"主教育"的体例,才能从一般方志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成为教育史尤其是书院史的资料宝库.梁廷枂<粤秀书院志>以书院人述书院事,首次确立了在书院志"主教育"的体例特点.反映了清代广东书院的生存、发展与运行情况,也折射了清代初期至中叶的书院教育的变迁,在书院志史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书院志只有确立了"主教育"的体例,才能从一般方志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成为教育史尤其是书院史的资料宝库。梁廷枏《粤秀书院志》以书院人述书院事,首次确立了在书院志"主教育"的体例特点,反映了清代广东书院的生存、发展与运行情况,也折射了清代初期至中叶的书院教育的变迁,在书院志史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183;音乐志》和《新唐书&#183;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发现材料,本文对黄宗羲研究中的两个难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作者认为,《明史案》即《明三史钞》,是一部编年体明史长编成在于晚年。他和姚江书院的交往不止一次。从他和姚江书院派的交往态度来看,黄氏是个派系观念很深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礼”,即宗法制和等级制互相结合的礼仪;“乐”,即音乐,观其设立之根本目的,意在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明清时期的礼乐制度高度成熟,不仅完善了宋元时期“本人性情,礼乐兼有”的礼乐观,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细化。本研究以《清史稿·乐志》作为切入点,运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刍议明清时期礼乐制度的时代形塑,同时对明清时期礼乐制度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及流变特点进行阐述,继而讨论礼乐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形成、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的商人及商业氛围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说明明中期后,发达的商品经济会有足够的力量影响一个地域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唐诗志疑录》是一部重在探究唐诗解读中疑难问题的专著。著者在立足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酌前人意见的基础上,查漏解疑,排比考释,纠错补失,推陈出新,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又以比较的方法,从文艺学(诗学)的视角,作鉴别赏析,感悟良多。该书无论在其所提供的丰富的新见方面,还是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实与通会结合的治学方法上,都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阳典录补编》为清代学者陈廷桂纂辑的资料汇编类地方志书,其中囊括了大量关于和州的历史、地理、文学、人物等信息,对和州地方文献的保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历阳典录补编》所收录的文献中,注明采自章学诚《和州志》的有34篇10 000余字。这些篇目里,有33篇为现行章学诚《和州志》所佚,其价值重要,对还原志书原貌和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王俭出身于琅铘王氏家族,其《七志》是我国首部私人编撰的书目。《七志》以著录当代典籍为主。收录了前代书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新增《图谱志》及佛、道两录,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王俭在《七志》中首创传录体的书目体例,并对东晋以来相沿成习的书目分类体系进行变更,使之更符合当时官私藏书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旧唐书·地理志》江南、剑南二道记载的讹误缺漏之处进行了勘误订正。  相似文献   

11.
江南古镇作为一类新的旅游地,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但不同的古镇旅游业发展状况差别还很大。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遗产,针对不同的客源对象,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旅游项目,促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术话语分"借符号讲话"与"借人物讲话"两种。理性机能发达的西方人,最擅长的是以抽象的符号替代活生生的个体;诗性机能发育更为充分的中国人,则习惯于通过感性的声音、事件让生命自身直接到场。"借人物说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其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感受涵摄论证,以经验贯通理性,以细节建构本体,以人物澄明精神。江南文化精神并不存在于抽象的概念演绎与使人周身不自由的灰色的理论体系中,而是直接地澄明于人的感性生存与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书坛泰斗牛光甫先生书法理论功底深厚,造诣精湛,热心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为河南省和开封市书法活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国内外书法名家和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4.
江南佛教在中国佛教向海外弘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显和最典型的即是江南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日本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日本佛教宗派的形成、教理教义的变革、新宗派的兴起等都与江南佛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期的乾嘉年间,江南文化已进入了最为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浮生六记》显示出了江南文化的特点.江南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境界,都仿佛在《浮生六记》里再次显现.《浮生六记》的意境空灵明净,这正是江南式的清艳情致.《浮生六记》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境界也是江南文化诗性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发现于古夜郎方国疆域的稀见彝文古籍《六祖与四大家》,原是毕摩世家阿维氏家传,其中记载的一些历史问题,与此前公开出版的彝族历史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颇不同,提供了研究彝族六祖与乌撒区域彝族四大家族之间古代关系的新材料与新视角,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乡恋之情是埋藏了《雨江南》的情感内移;体现出与忧出生浊成为《雨江南》宝贵的基调;积极的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指南铸就了《雨江南》刚毅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乾隆<浙江通志>、光绪<诸暨县志>等资料考证,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忠厚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定居在今浙江诸暨、绍兴和江苏无锡等地,其后裔称为孟子后裔南支.孟子后裔南支先后被宋、明、清等官府和地方名人所认可,得到优待.  相似文献   

19.
王崇古是明朝重臣,历仕嘉、隆、万三朝。论文对王崇古的一些主要事迹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希望对其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轩是清代著名的山西籍学者,因在书法、诗文、金石等方面颇有建树,曾多次获赞于祁寯藻等人。他纂修的《山西通志》《洪洞县志稿》《历代疆域沿革图谱》等三部方志学作品,均以体例完备、考证详实著称于世,尤其是他总纂的光绪版《山西通志》自完成以来更是赞誉不断。究其原因,与王轩四处问学的游学经历、喜好交友的性格特点、崇尚考证的治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