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张锦华 《出版科学》2011,19(6):36-38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编辑都是主要把关人。在"小月月"事件中,网络社区编辑、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编辑作为把关人出现明显缺位,致使"小月月"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在发帖人承认造假之后迅速落幕。网络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要坚持传播真实,做到客观公正,避免"隐瞒性谎言",分清"知情权"和"知情欲望"的界限,尊重隐私。  相似文献   

3.
李晓彤 《青年记者》2017,(29):14-15
在当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笔者将“把关人”理论重新拉入视野,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时代特点的梳理,分析“把关人”理论起到的积极作用,并针对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如何“把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满 《新闻世界》2011,(2):70-71
网络把关角色的弱化,造成了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灾以及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本文分析探讨了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缺失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引起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和杜绝各种不良现象,净化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6.
从"孕妇之死"事件看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减弱和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激和非理性的现象,不仅污染舆论环境,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应对其进行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进步带来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渐分散。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两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融媒体的优势愈加明显,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媒介融合和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下,对"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8):39-43
网络场域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呈现多维互动关系,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扩散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大众社会与网络社会互动的视角,传统媒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扮演了双重信息桥、把关人等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对"把关人"理论回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主体、过程、模式等角度剖析传统"把关人"角色的颠覆趋势,分析普通网民在信息接收、解读、发布等层面对传统"把关人"角色的超越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出公众媒介素养对于更好的进行传播把关,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技术引发了大众信息传播的热情,个人化的信息把关逐渐盛行,网络信息的把关变得复杂起来,既有"编辑"的职业化把关,也有一般用户的非专业把关。然而,把关人身份的泛化,并不意味着职业把关人的没落。泛"把关人"时代,编辑必须完成专业信息把关人、权威信息把关人、导向信息把关人的角色重塑,才能胜任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把关人”缺失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尝试运用传播学、社会文化学对现实社会中网络媒体的"无政府"状态加以分析,指出"把关人"地位下降存在的各种原因,其目的在于强调最终挽救"把关人"的是人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负效应:网络暴力网络媒体在实施网络监督、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因部分虚假信息、扭曲放大事件、侵犯隐私权等引起种种争议。有关专家称,网络监督在现阶段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监督"和"网络暴力"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由于网络媒体缺乏严格的把关人,各种讯息被肆意放大,跟帖初始阶段"一边倒"以及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推波助澜,网络媒体在探寻事件真相和事实方面缺乏理性的态度;网络"标题党"的过激言行,部分网民的谩骂、人身攻击;网络人肉搜索等网络诽谤,过于情绪化的信息传递、泛商业化的运作以及网络色情等,都成了引发网络暴力事件的隐患要素。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很多研究认为把关人角色随着网络的多元和包容已经无形中被淡化.但随着"自媒体直播热"的兴起,媒介事件层出不穷,有研究者再提把关人角色监控.只要网络中心化、溢散的传播特征存在,网络的权威就无法得到保证.为建构社会恒稳态,把关人角色应该由国家权力机关、资本与集体道德无意识之上的公众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舆论环境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把握舆论导向的难度大大增加,出现了传统媒体地位受到威胁、传统舆论导向模式受到挑战、政府新闻媒体受到冲击等问题,危及我国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政府应该依据网络特点,通过制订系统规范,提倡行业自律,增强技术手段运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重塑"把关"功能,提高把关人素质,掌握网络主流舆论,提高政府网站公信力等切实措施提高网络媒体舆论导向水平,切实维护好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与喜悦,也带来了困惑与忧愁。"草根们"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出现了非理性的表征。文章阐述了网民非理性现象的特点,即上纲上线、言辞过激等;分析了产生非理性表征的一些主要原因:如虚拟社会的"匿名性"、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责任缺位、"网络推手"的"炒作"、网民盲目集群跟风等。  相似文献   

20.
赵洪潭  吴月娥 《新闻界》2012,(11):38-40,51
"网络水军"的大量潜伏,使网络议程被"蓄意"设置,网络舆论被"人为"操控,网络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客观环境"。本文拟从网络水军操控舆论的网络环境和具体路径入手,探析虚假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客观舆论的引导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应尝试推行"后台"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网络媒体应设置内部"把关人"过滤不良信息、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自我把关,三体联动齐力杜绝虚假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