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接连遭受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及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一序列自然灾害的发展绷紧了全国人民的神经,也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时,人们很自然地想起32年前的唐山,问题是相同的:怎样才能减少灾难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汶川大地震,那撕心裂肺的伤痛刚刚初愈,青海玉树地震,再一次撕裂了那愈合不久的伤口,悲痛之情顷刻弥漫全国,所有人的心都牵挂着玉树……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6.
快慢之间     
看大样时,传来雅安地震消息.汶川地震的景象还未从记忆中消去,四川又一次地动山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是唐山两位干部冒险驾车冲到中南海,才让党中央及时得知具体情况;半个世纪后,深山老林中的雅安地震信息却几乎在地震同时通过网络传到北京、传到全国、传到全世界;就是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现场图片的传输速度也要快得多.信息技术进步之快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7.
栾轶玫 《视听界》2013,(3):125-125
栾说一畦POINT 你的所见所知永远不可能超过用户们——每一个自媒体作者与亲历者的集合。 我亲历现场参加过1998年东北抗洪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2009年云南姚安大地震报道。作为一个新闻记者,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个理念,新闻发生时,一定要“在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亲历”来实践媒体人的使命。而且,一直坚信,只有“在场”才能将工作做好。因此,每一次大灾难发生时,都有一种“一定要去前线”的冲动。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以及多次参加大型灾难报道的亲身经历,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潘頔 《新闻前哨》2013,(7):100-100,106
汶川大地震的剧痛刚刚平复,强震再度袭向四川雅安,以不到1分钟的时问,改变了雅安的面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然而,与2008年汶川地震不同的是,当时,社交媒体在中国尚未兴起,而现在,拥有即时、迅速等优势的微博,以其透明、多渠道和全方位的信息发布,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传播优势凸显,为雅安地震救援做出了不可低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柱 《新闻三昧》2008,(9):45-47
中国的灾难史永远记下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之一的工人日报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的三批采访报道组,按照新确立的“信息是决策,信息是生命”新的新闻概念,从地震发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地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进行大篇幅、全方位、立体式的重点报道。在这个被称为“国殇”的非常时期,工人日报的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全国工会上下心灵的依靠和思维决策的依据。王兆国、孙春兰等领导同志都曾先后对工人日报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08,(6):18-18
32年前唐山大地震,四川人民千里迢迢送去巴蜀大地的关爱和支援;32年后汶川大地震,唐山人宋志永和他的12个农民弟兄,带着感恩与回报的心,不惜举债,千里迢迢来到四川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玉树大地震;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面对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突发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地球怎么啦?灾难发生后,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杨彪 《军事记者》2013,(5):16-16
"4·20"地震发生时,我正在进行晨练。脚下的草地突然晃动起来,我以为是自己头晕,忙抬头看一边的电线,都在使劲摇晃。经历过云南耿马澜沧大地震和"5·12"汶川大地震的我,立即意识到是发生大地震了。哪里地震?几分钟后,在国外求学的孩子发来微信告知: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于是,我独自驾车向雅安方向驶去。这时,成都街上的车堵成串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4·14"玉树地震是我国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全国军民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立即展开专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活跃着网络媒体的身影。与汶川地震报道不同的是,这次视频网站更加迅速广泛深入地对青海玉树地震进行了专题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15.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数分钟,地震消息已经在微博上流传,随后全国各地新闻网站迅速发布关于灾情的新闻报道。与青海玉树地震、汶川大地震时相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当前的网络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在速度上还是报道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是速度的追求、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碎片化,让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新闻报道时忽略了一些新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众多知名的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汶川的地震灾情和政府救援情况。网络媒体在这次地震报道中,除了在传播速度上做到了及时迅速以外,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27日,另一条关于章子恰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热议。网名为“善款去向”的网友于2010年1月22日在天涯社区发帖称,章子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19.
玉树地震:中国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为检验标准的,那么,2010年的4·14青海玉树地震报道则是以汶川地震报道为参照物.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西南大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各地洪灾,几年间,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国内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也日趋成熟,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在大幅增加。那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笔者认为,在自然灾害报道中,出镜记者把握好了“入”与“出”,就可以把报道做得既有“生气”又有“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